晉軍在鄴戰大敗,主要是因為荀林父剛上崗,對下不能很有效地推行命令,權威尚且不足。所以他下麵多數大夫主和,他的副手先克以及趙盾的異母兄弟趙同、趙括主戰,他也不能統一二者的意見,對於私自去下戰書的,他也控製不了。由於在戰前災星先穀叫囂:“多備何為!”於是中、下軍都沒有進行戰鬥準備,戰役突然爆發時,隻能逃跑,爭渡互砍,死傷頗眾。而上軍將士會和上軍佐郤克做了戒備,搞了埋伏,上軍得以不敗,安然撤退。
秋天,晉國殘軍回到絳城後,元帥荀林父為自己的統帥無方,主動向晉主席請死。景公批準。上軍將士會連忙進諫,說:“從前城濮之戰,楚成王殺死敗將子玉,自毀長城,引得我們的先君晉文公重耳大喜,也使得楚國成王、穆王兩代皆不能競爭於晉。現在殺了荀林父以加重楚國的優勝,無乃不可乎?荀林父先生,侍奉國君能夠盡忠,犯了錯誤知道補過。這回他接受教訓,以後肯定加倍努力。”
晉景公於是不殺荀林父,叫他繼續擔任元帥。
次年,公元前596年,邲戰中的災星先穀勾結赤狄攻晉(這不找死嗎?晉景公把他殺了個二罪歸一,滅族)。
兩年後,公元前594年,赤狄中的潞氏發生內亂,晉景公就派荀林父乘機出兵,擊敗潞氏部,滅潞氏所建的潞國(現在山西有潞州)。荀林父得勝回來之後,晉景公樂壞了,發給他一千戶狄民當獎品。然後晉景公又賜給士會一個縣做封邑,說:“要不是你攔著,我就殺了老荀了,這是你的功勞啊!”
晉景公不殺荀林父,與秦穆公不殺孟明,相仿佛。這都比後來諸葛亮殺馬謖要高明。
邲戰之後大獲全勝的楚莊王,把自己的中原霸業繼續推向巔峰,他那“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尖利鳳啼,清脆地傳徹在中原大地上。邲戰後同年,鄭、許兩國的主子高興了,終於知道可以鐵定當誰的跟屁蟲了,紛紛跑到楚國表示歸附。
陳國因為夏姬那件事,已經被楚國滅掉了(隨後複國,當楚的附庸),鄭國也在邲戰後服了。現在的中原巴爾幹地區,就剩那個頑固的宋國,從宋襄公時代起,一直跟楚國較勁。
邲戰次年,東方的齊國乘晉新敗攻打晉的附庸莒國(今山東莒縣)。楚國看見齊國跟自己一鼻子眼出氣了,趕緊聯合齊國共同對晉,特派大夫申舟到齊國去聘問,並下令不要向宋國請求借路。
這是楚國伐宋的一個戰爭借口,楚使者申舟要到齊國去,必須路過河南山東交境的宋國,可是楚王故意不給他準備護照手續。於是宋大臣華元殺掉非法入境的申舟。楚莊王知道後,哈哈大笑,假裝大怒,正式興兵攻打牛脾氣的宋國,給申舟報仇。
公元前595年秋天,楚莊王圍宋,長達九個月之久。宋城危機,糧食也吃光了,於是城裏的父母們互相交換兒子吃,把對方的兒子切一切,煮到鍋裏蘸著醬油吃,拿死人的骨頭當劈柴棒燒火用。宋人趕緊告急於晉國,晉軍在邲戰新敗之餘不能相救,坐視宋都商丘成了一座孤城,成了楚莊王嘴下的一碗米飯,或者說一塊不很好啃的骨頭。
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最大的、最慘的圍城戰。
關於圍城和守城,這是個技術活。最近我在網易版麵跟幾個網友模擬城牆攻守,也很有意思,抄錄於下,作為楚莊王圍宋的參考。
我在那個版麵攻城,是使用一根六米長矛,去捅城上的守軍。
網友說:“拿這麼長一個矛?守軍用弓弩和檑石下射,長矛如何仰攻?”
“我告訴您,可以這麼攻。我舉著六米長的長矛,我的戰友呢,推一輛衝車,俺把長矛從車頂的窟窿裏伸出去,就像捅鳥窩似的,把您從城頭上捅下來。”
“我潑油,用火焚之。”
“俺這車頂上,還鋪了泥巴,防火材料。”
“巨石砸頂。”
“很好辦啊,俺們推的車,做成尖頂的,就好多了。”
“可以用滾糞潑之,可用燃燒的辛草熏之。”
“你潑糞,那我們就捂著鼻子往城上捅。豁出去了,不等上邊再潑,俺們就捅下幾個來了。”
“那可不是普通的糞,滾糞劇毒,沾上肌膚骨肉皆爛。先都放置好了的,我們隻需啟動機關就可潑下。”
“那好辦,咱大不了穿著雨衣打仗好了。真被潑急了。咱也找點大糞裝罐子裏,用六米長的長矛挑到城上去(跟八路軍挑著炸藥包攻城似的),咱也往城裏甩罐子潑他啊!哈哈。或者我拿拋石車,把糞罐子給你拋城裏去!”
“你那個車,木頭做的,一挨石頭就完蛋。我用投石炮打你車的動力部分。”
“還有動力?結構是什麼樣的,莫非是人推著絞盤?”(旁邊一網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