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用牛拉。稍小一點的用絞盤。”
“我把車做得跟他城牆一樣高,叫作巢車,咱站巢車頂上,拿十米的長矛使勁往城牆上你的腦袋上劐拉,看你往哪兒藏。”
“抓住長矛我給你拽下來,哈哈。”
“小心我突然一撒手啊。”
“撒手也無所謂的,城牆很寬的,摔不壞。不過當兵丟了武器,小心軍官砍你人頭啊。”
“我一撒手,您一個屁股蹲坐下去,把你幾個弟兄串我這矛頭上,軍官還得賞我呢。”
我這裏說的巢車,是一種用來瞭望敵情的高架車輛,外形極像鳥巢。楚莊王圍宋時,就使用了巢車。
在這次圍宋的戰役裏邊,晉國人不能派兵相救,晉國大夫伯宗在論說不能救宋時,還說了一個“雖鞭之長,不及馬腹”的成語,意思是楚國現在勢力正盛,受天保佑,所謂鞭長莫及,我們就別再打受天保佑的楚國了。於是晉景公隻派了一介大夫解揚,去安慰安慰宋國人,出點口惠。這個倒黴的解揚還被楚軍俘虜了,讓他登上巢車,向城裏的宋軍喊話勸降。
晉大夫解揚顫顫巍巍往巢車上爬。這巢車是車,有八個輪子,中間豎起一根高杆,高杆頂上是一座板屋,四周開有瞭望孔。這個高杆可以像船上的桅杆一樣,放倒和豎起,當隊伍行軍時,就放倒,使用時豎起來,再用轆轤把板屋提升到二十米高的杆頂,以窺城中,瞭望敵情。
解揚爬到杆子頂,從板屋瞭望,看見宋城一點兒人氣兒都沒有了,隻有一大群蒼蠅和老鴰圍著成堆的死屍盤旋。
楚軍遞給解揚一個草稿,讓他照稿子念,解揚偏不這麼念,他望著城裏喊:“宋國兄弟們——你們辛苦啦,晉主席一直關心著你們呢——晉主席就要打過來啦!——”
解揚突然的大叫,把老鴰和蒼蠅都嚇了一跳,宋國人倍受鼓舞,立刻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晃晃悠悠上城戰鬥。氣得楚國人拉下解揚就要槍斃。楚莊王說:“算啦,饒了他吧,這個人對他的主子忠心耿耿,我就佩服這樣的人。”
楚莊王既然有點不忍,也就打算撤圍回國算了。那個做了戰爭借口的楚使者申舟的兒子卻不高興了,難道我爹就這麼白死了嗎?申舟的兒子跪在馬前不讓楚莊王走。楚莊王隻好又留下繼續圍城。他聽大夫申叔時的主意,命令軍士們在城外開始種地,表示這輩子就這兒了,在這結婚生孩子,紮根兒了。城裏的宋國人更害怕了。
宋的執政官華元決定鋌而走險,他偷著出了城,鑽進楚軍營圍,一直摸到楚司馬子反的大帳內(司馬子反也夠大意的了,後來楚國鄢陵之戰被晉人打敗,就是這家夥喝酒喝多了——打仗時候還不忘喝酒)。
華元蹲在床頭——那時候床低,才到腳麵,用短劍放在子反脖子上,說,起床了起床了。子反啊地起來,趕緊又趴下了,有刺客!華元說:“實話告訴你,我們宋國已經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了,我們可以投降,但是城下之盟,那是死也不能接受的(那是純粹的投降)。請你們先撤退三十裏,我們唯命是聽。”意思是,相對平等地講和、取平,實際還是投降。但宋國人,作為商朝的遺民,就是講體麵。
子反沒什麼出息,他其實可以不同意,華元絕對不敢殺他,但是這個笨蛋貴族子弟一無所能(當然,他可能泡妞喝酒是No。1)。司馬子反答應了華元的要求,倆人在床邊跪下來盟誓(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倆小偷),說好就按華元要求的辦。
子反天亮了趕緊找楚莊王彙報,昨天半夜華元跑來告訴我,他們已經易子而食啦。
“那你怎麼說,兮?”
“我說,我們也就剩七天的糧食啦。”
“啊——!”
“大王息怒。我想,區區宋國,還有不欺人的臣子,我們堂堂大國,難道還要騙他?我已經答應跟他講和了。”
楚莊王說:“華元,君子兮!”於是楚莊王撤軍三十裏,宋國向楚國投降,宋文公(公子鮑)和華元出來,和楚莊王等人登壇盟誓。雙方發誓說:“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我不騙你,你也不用擔心我。成語爾虞我詐的出處。)
於是,宋國也繼鄭、許之後倒向了楚國。隨即宋華元人楚國做人質。五年後,因表現好,華元被釋放回國。
楚莊王從宋國撤兵的次年,公元前593年,晉國這邊,元帥荀林父退休了,晉景公以原上軍將士會繼任元帥。上軍佐郤克順序提拔,(代替已死的中軍佐先克)成為中軍佐。
士會管理國家很有一套,他一上崗,晉國的強盜們聞風都跑到秦國去了。
又兩年後,公元前591年,非常可惜的,當政二十三年的楚莊王去世了,春秋最後一位霸主離開了我們。其子楚共王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