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漁家一年最紅火的節日,老小皆稱其“過年”。尤其到了臘月門上,闖海的、跑短的就陸續把必需的年貨從北地或南部置辦來家;漁家老小都習以為常,總把好東西,不論是吃的、穿的、用的,平時都省積著,以致形成了“留著過年”的口頭禪。在風帆時代,一些生活拮據的雖不及富裕戶過年豐盛,但自家相比,都要上一個新層次。盼年片亡年、過年,一切要給年讓路,闔家人都願年過得順利、愉快,年過得富有、吉祥,隻要把年過好了,萬事從頭起,家業再振興。在島上,年是希望,年是寄托。
俗語說,“辭了灶年來到”,年前都是倒記時的。這幾天,蒸餑餑、炸魚、熬碗、蒸糕、包粽子、包“隔年陳”包子(準備正月吃,意在從今年吃到明年,視為富有)。特別蒸過年的餑餑,需男女主人相配合,往往是一大海盆裏有幾十公斤發麵,攤在麵板上,麵要調得硬,揉得勻,餑餑才能蒸得起伏、圓整,吃起來有“咬陣”,博得親朋的好評。更重要的是,餑餑是供品,馬虎不得。有的麵不開,堿少了發酸,或火候不到,寧肯另做。尤其是祖先供桌上。一個餑餑的麵坯足有0.5公斤,這些既要用力且要技術的活,往往在女主人的指導下由男主人承擔。餑餑不僅蒸得好,蒸得大,還要蒸得多,準備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在蒸餑餑的同時,還要蒸做豬頭、羊頭、聖蟲、元寶等。獸身插紅棗,獸口銜硬幣,旨在早發財,發洋財,財源不盡。
時到臘月底,忙年達到了高峰。所有平日積攢的營生,都要全家合力突擊完成:縫補拆洗衣被,掏灰、墊地,劈柴,糊炕、糊窗、擦試家飾。房前屋後,室內室外,窗明幾淨,一塵不染,就是水缸滿了,也要挑一擔添上,讓它往外流,圖的是滿盈。中午封對子,是忙年接近尾聲的標誌。不僅街門、二門、家門貼對聯,且街門、二門的門框上還貼副聯,照壁、過木、水缸、米櫃、炕頭、槽頭都封橫豎千或福字。家裏封完了,要到海邊給上了塢的船封對子,船頭、船尾、大桅、舵樓上,都是吉利語、彩頭話。如“船頭無浪行千裏,舵後生風送萬程”,橫批“一網兩船”;“大將軍八麵威風,二將軍百靈相助”,橫批“招財進寶”;“九曲三彎隨舵轉,五湖四海任舟行,”橫批“海不揚波”等等。一些富裕戶,封船對子時,要在船頭處擺祭供品,鳴放鞭炮,有的敲打鑼鼓,讓對子封得有聲有色。所有的對子大都封上了,要等全家人都到齊,最後封街門對子。因為漁家最忌家人不齊,不然,有的被封在外邊。閨女回娘家也趁封對之前,隻要對子封上了,隻好過了年才回家。臘月三十的下午,看家家門樓庭院,猩紅點點,望街巷海灘火紅一片。紅把年包圍起來,紅把漁家裝潢成火的顏色。
年前最為莊重的一件事,即萬事俱備,隻等神仙。傍晚時分,全家男性都更換新衣,持香紙和金銀錁,邀各路諸神來家過年,所設的祭場、供品都已擺布就緒:財神居堂屋正中的後吊窗處,灶王爺在鍋台後牆上,天地神在院中天地窩處,仙姐、仙姑供在寢室門後,唯有從祖墳上請來的老祖宗,登上大雅高堂。供桌多為八仙桌或米櫃,居堂屋右後角,供桌牆上,家譜高懸,兩側襯有文字對聯或畫聯;桌麵上,供品上來,設擺講究,可謂高雅、豐盛、吉祥。最裏邊是祖神匣,祖宗三代牌位居中,兩側插有紅棗的方糕、聖主和紅筷子左右對稱。由此向外,一排是3羅精製的大餑餑,每羅5個,呈塔形;二排是盛有糖果的5個果碟,內裝糖塊、點心,三排是五顏六色的供碗,碗內魚、肉、丸子、粉條等,美肴的頂尖著紅色,綴青頭,顯得豐盈富有;四排是香爐碗居中,兩旁分列錫器臘台和木竹香筒,最前排是3個酒盅,內裝白酒,以備澆點。富戶的供桌上有的擺設“錢龍”。這是用紅線穿成的有眼錢加工造型而成的。供桌前沿掛著貼金的桌圍,上麵金龍對稱,上沿有“年年有餘”4字。時到夜晚,祖宗就位,紅燭高照,香火繚繞,焚紙燒錁,叩頭祝福,這是漁家最高規格的敬祖尊老的“漁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