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冰海夜航(1 / 2)

1954年農曆臘月二十七日,集聚在蓬萊水城進島的旅客,歸心似箭,心急如焚。連日來,北風凜冽,幹冷的天氣伴著小陣雪,氣溫下降到零下7°C。來自黃河口的浮冰,擁至蓬萊角和南長山島之間,封鎖了登州水道。人們隔岸望島,恨不能插翅飛過去。

當地駐軍幾經努力,派出軍船破冰強渡,都沒有成功。看來,年關迫近,茫茫的冰海要把旅客們擱在大陸上了。

這天傍晚,偶見水道上連片的浮冰,開始鬆動,中間露出一道狹長的水麵,這給等船等膩了的旅客帶來一線希冀。駐軍決定再次派船破冰橫渡。當把旅客擺渡到船上時,天色已晚。船經過3個小時,耗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拱到了中心航道。不料船的前艙被冰塊撞漏,船長一麵命令用成袋的麵粉堵漏,一麵連續發出照明彈。此刻,冰封無垠的海上,如同白晝。隻見浮冰厚的、薄的、方的、圓的,塊塊相連,咬合著、重疊著。剛剛被船首切開了,又愈合在一起。昔日寬闊的大海,如今吝嗇得不肯露出,匿在冰蓋之下。偶爾,一座大的“冰山”與船首相撞,人體都感到;(大的震動口人們的心裏雖知險情嚴重,他非也不願往那方而多想,隻求順利抵達彼岸。

又一個小時過去了,船減速,人們終於在寒夜的冰海上,擺脫了饑冷、暈船和?險的困境,闖過難關。當人們下船登陸時,神誌才清醒過來,原來,船漏被迫返航,又回到蓬萊水城。

臘月三十日,長山島特區人民政府駐蓬萊聯絡站與駐軍商定,從劉家旺港口試渡。劉家旺距蓬萊水城20公裏,這裏曾是解放長山島戰船集結的大本營。1949年8月11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就是從這裏揚帆起錨的。這是一條危險的路,也是一條希望的路,解放的路,消息一傳開,旅客們眉開眼笑。

下午3時許,人們乘著蓬萊駐軍的大卡車來到劉家旺海口,登上了一條木質結構的機動船——“萬通”號。當時,一位駐軍首長親自指揮上船,他反複叮囑要注意的事項。

大部分旅客都下了統艙。我們幾個學生都依偎在駕駛台下,忍著尖冷的海風,觀望冰海行船的情景。“萬通”號,船體龐大,航速緩慢。逆著東去的流冰,向西北方向挺進。夜幕降臨了,星天、冰海,航途上白花花的。浮冰撞擊著船首,磨擦著船體,向船尾節節退去。聽聲音,就像無數的巨獸,齜牙咧嘴地撕啃著船的軀體。“萬通”號東一頭西一蹌地選擇流冰的空隙,“避實就虛”,三進兩退。途中曾有一段路程是頂淩“踏步走”。時到淩晨1時,“萬通”號曆盡艱難險阻,終於抵達南長山島的王溝村海口。

這次從蓬萊劉家旺至南長山島王溝的航海成功,開創了冰海夜航的先例,是一次踏著我軍渡海作戰路線的海上“長征”,譜寫了一曲軍民患難與共的新歌。

據說,“萬通”號破冰行船成功,曾總結出寶貴的經驗。其一,蓬萊劉家旺一帶海域開闊,浮冰麵積大,冰層“結構”鬆散,相對阻力小。其二,逆浮冰走向行船,可靈活選擇浮冰的空隙,冰來船躲,避“實”就“虛”,以“虛”克“實”,掌握船行的主動權。相比之下,蓬萊水域至長島一段水道狹窄,浮冰組合嚴緊,橫渡破冰強行,不僅行船阻力大,且有被冰攜走的可能。其三,行船的登陸點,選擇於浮冰來向背麵的王溝村,是據海上冰情而定的。隻有登陸點無冰,才能圓滿完成冰海夜航的任務,否則,船至而不能擺渡登陸,亦是半途而廢。

獵蟹奇趣

長島獵蟹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海上網捕三疣梭子蟹,二是在潮間帶釣捉螃蟹。尤其是獵螃蟹,情趣無窮,令人陶醉。每當遇到好潮汐,抓蟹、釣蟹、照蟹、兜蟹,是漁家“趕靠”的主要內容之一。

抓蟹俗語說:“桃樹開花,蟹子爬螞兒。”人們根據這種物候現象,退潮時便三三兩兩來到海邊,在膝深的水中。一手提籃,一手徒空,弓腰慢步,沿邊仔細地尋找著蟹子的行蹤。同時,也不停地搬揭石塊,主動偵察。螃蟹,近海水族中的一“強”,向來是“橫行霸道”。當它在礫石上或礁石邊覓食時,一旦發現有“敵情”,有的一頭鑽進石穴,有的迅速逃跑,但多數“豎眉瞪眼”,張開那對鐵鉗般的大螯,挑戰示威,好像在說:“看你鼓動!”

雖然螃蟹凶猛,人們自有對付它的辦法。抓蟹,一要大膽果斷,二要動作迅速。根據它隻會左右“揮刀”,不能前後“用武”的特點,可從其背後捏住它的“後擺”或按住甲殼,迅速提扔到籃中。螃蟹不甘被俘,即使在籃子裏也張牙舞爪,嘴裏吐著白沫,又似主訴怨罵人。

有的螃蟹很狡猾,見人便入洞匿身。此刻,可“虎穴追蹤”。不過最好戴上手套,免遭皮肉之苦。不然,一旦被其大螯夾住,它死也不“鬆刑”,而且越甩、越掙,它越使勁,邢螯鉗上的鋸齒牙,能在手指上夾出一排深窩,至夾出血,使你感到揪心挖肝的痛苦。遇此情形,可將蟹子放入水中,暫作委屈,當它“鬆刑”時就勢另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