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整個大殿中,唯一沒有被橫刀架在脖子上的隻有魏征、房玄齡、王珪、韋挺等帝黨成員,不過,魏征此時也到了即將爆發的邊緣。
陳應望著滿殿戰戰兢兢的大臣們,心中無比的愜意。
太極殿總算是安靜了下來,陳應整理了一下思路,清清嗓子,開始簡單扼要的講述這場戰爭的經過。
陳應話,仿佛平時他在頒布作戰指令一樣,條理清晰,簡明扼要,能用一個字表示的意思,絕對不用兩個字,更不像後世的網文,明明非常簡單,偏偏要水上百萬字。
當然,陳應的邏輯嚴密,把最近階段發生的事情,如東征高句麗,偶然遇到程處嗣,發現李世民的陰謀。陳應踏上歸程,遇到刺殺。
禮賓院眾賊酋無故逃長安,漠北、雪塬、薛延陀先後降而複叛,以及嶺南馮氏反叛,百越諸僚反叛,泰西各國聯盟,舉世攻唐,李世民在東南沿南侵襲這一係列戰役以及朝廷在這幾次戰役中的具體部署一一道來。
整個太極殿內,隻有陳應那鋼鐵般的聲音在回蕩。
剛剛開始,這些大臣被橫刀架在脖子上,對於陳應的話還有點不屑或者不忿,但很快就被吸引,他們為大唐的一個個勝利暗暗喝彩。特別是東海海戰,陳應指揮大唐水師利用扶桑唐軍輕敵大意,在海上設伏,分割包圍,將四百餘艘扶桑大唐戰艦幹淨利落的消滅幹淨,十數萬扶桑大唐水師葬身魚腹。
然而,好景不長。大唐的大敗開始接連出現,先是寧都先勝後敗,這是一場轉折,接著嶺南幾乎全線崩盤,漠北、漠南被叛軍全線崩潰。
眾臣認真聽完了陳應的敘述,哪怕是不通兵事,也不妨礙那些立場還算公正的官員作出公正的判斷:從頭到尾,朝廷的布置並沒有借漏,陳應以及前線將領的指揮都沒有什麼錯處,陳應對戰爭的失敗並沒有太大的責任,至少把主要責任栽到他的身上是不公平的!
陳應的指揮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為什麼這場戰爭原本贏得好好的,贏著贏著就變成了慘敗?
所有人的目光再度投向三國六朝或者是兩國四朝元老們,他們已經可以斷定,這場戰爭的慘敗,跟他們絕對脫不了關係!
魏征永遠不愧為他大唐第一炮手的稱號,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他率先起身朝著陳應發言。
當然,他並不怕周圍的刀槍,也不怕陳應翻臉不認人。因為魏征也是與陳應十數年的老相識,他清楚陳應的為人。
魏征指著陳應問道:“陳大將軍,正如你所言,朝廷布置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任何差錯,你和眾將軍的指揮也沒有問題,但是,這場戰爭我們卻一敗塗地了!你沒有責任,那責任在誰的身上?誰該為慘死的幾十萬將士負責?誰該為死在戰爭中的百萬百姓,數百萬無家可歸的百姓負責?”
“魏相國,你問得非常好!”陳應冷冷的笑道:“大唐總算還有明白人,罪魁禍首嗎?應該在那裏,作為東部沿海,一盤大棋。內閣與陛下,早已將全權托付給了蘇定方蘇大將軍,然而,蘇大將軍卻被堵在曆城,動彈不得,甚至連一個命令都發不出去,虞世南成為了江南道戰役的最高指揮人,那麼請問,虞世南為指揮將領打仗的經驗嗎?他昏招迭出,在明明知道江州已經是一人沼澤之時,仍舊讓四十餘個折衝府,江南道幾乎所有的府兵,一頭闖進敵人的包圍圈,害得江南軍隊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