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戰場上見(1 / 2)

“宣示主權!”聽著這個陌生的詞眼,許敬宗很快就明白了陳應的用意。

齊桓公和管仲攻打楚國,名義上是:“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來責。昭王南征不複,是以來問。”其實大家都不尊崇周子,怠慢的時間也不短了,幹嗎這個時候才拿楚國開刀?至於昭王,不心淹死在河裏了,就更怪不得楚國了。但是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開始富強,與原有強國楚國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不可用平和手段調和的矛盾,發動戰爭是統治階級的願望,也是客觀的需要,擺在台麵上的理由都是現找的。

根據《禮記·檀弓下》有雲,師必有名。所以每次出戰,都會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漸漸的這就形成了華夏的傳統。

陳應想向廉縣增派巡邏隊,其實也是想到一個師出有兵的理由。

中國的各個大山中,沒有一座像賀蘭山那樣幾乎一直處於承領戰爭的狀態中,當中原地區進入信史時期後,賀蘭山一帶仍然是遊牧民族的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族群,在水草豐茂的賀蘭山地區,過著屬於他們的生活。

秦軍擊敗了西義渠王,第一次將賀蘭山納入了秦王朝的版圖。但是隨著秦末大亂,匈奴趁機占領了賀蘭山。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北上抗擊匈奴,再一次將中原漢族政權的軍事力量延伸到賀蘭山地區。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下轄郡縣,其中在賀蘭山東麓設立了屬於北地郡管轄的廉縣。這標誌著賀蘭山的第一個縣級建製的設立。

然而東漢滅亡之後,西晉短暫的統一之後,又陷入了分裂。賀蘭山分別屬於鮮卑禿發部、羌族燒當部、白馬部、鮮卑吐穀渾部、現在則屬於東突厥控製,曆史上直到李世民下令滅掉薛延陀部,這才將賀蘭山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

陳應自然不想承擔輕啟戰端的罪名,他下令靈武軍巡邏隊巡視廉縣,如果是大唐靈武軍受到攻擊,那麼陳應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反擊突厥了。

陳應對於這種無恥的搶劫並沒有多少的心理負擔,原始積累時期,想要做到徹底的幹淨,那是在癡人夢,至少,他沒有聽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族開始的時候,會白璧無瑕。一個民族的崛起,注定要踏上一個或多個民族的屍骨,每當遊牧民族在草原上崛起,就意味著華夏民族血流成河,屍骨如山,赤地千裏,白骨露野。

許敬宗憂心忡忡的道:“陳總管準備以戰養戰,就食於敵?”

陳應點點頭道:“建農莊要錢,疏通溝渠要錢,修建鎮堡要錢,修繕城池要錢,十五萬張嘴要吃飯,本總管也沒有辦法!”

“可……輕啟戰端,罪名不輕。”許敬宗擔心的道:“若是朝中禦史彈劾總管,朝廷萬一要是怪罪下來……”

此時,陳應給許敬宗的正式官職是靈州兵馬總管府記室參軍(相當於參謀)這是一個從六品的文官。許敬宗對於目前的這個待遇相當滿意,然而一朝子一朝臣,這個掌管軍隊裏的文書起草,記錄表彰等重要工作,非心腹不能擔任。他這是記室參軍是陳應委派,朝廷予以承認,若是換了其他將領,肯定不會任用許敬宗。

所以,現在的許敬宗與陳應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陳應搖搖頭道:“這倒不會,如今東突厥集中五萬餘大軍,幫助劉武周猛攻晉州、汾州、河東的壓力不,咱們在靈州隻要開打,肯定可以減輕河東的軍事壓力,就算有禦史彈劾,太子殿下也不會坐視本總管被彈劾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