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1 / 2)

網rg,最快更新盛唐血刃最新章節!

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穿了其實也是五千年的血淚史。秦人以鐵和血的方式征服了山東各路諸侯,建立起一個空前遼闊的龐大帝國。秦始皇更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廢分封,置郡縣”,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製度,對國家管理體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他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也就是統一文字和語言,統一貨幣,統一車軌的軌距,統一道德與規範,統一度量衡等。他北逐匈奴,平定南方,開疆拓土,功蓋千秋。

然而,這個“掃六合,一下”的強大帝國隻維持了短短十五年便倏忽崩潰。“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大秦帝國猶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曆史的長河中一閃而過,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大秦為什麼滅亡,是秦法暴虐?還是胡亥禍國亂政弄得怒人怨?

與秦同樣命運的朝代還有很多,比如西晉,從太康元年(公元80年)孫吳滅亡,西晉統一下算起,到永嘉五年(公元11年)劉聰攻破洛陽城,俘虜晉懷帝司馬熾結束,西晉事實上隻有三十三年。

同樣悲劇的還有隋朝,無論秦,西晉、還是隋朝,他們的建立背景都非常相似,秦結束春秋諸侯爭霸,西晉結束三國動亂,而隋朝則終結魏晉南北朝三百動亂。他們的命運,其實也是華夏民族數千年血淚史的縮影。

分裂到統一,貧窮到富強,然後再到災人禍,下大亂。這是華夏民族的宿命,也是華夏民族難以擺脫的枷鎖。

從雲夢縣出土的秦簡《秦律十八種》、《效律》、以及《秦律雜抄》,可以證明陳勝、吳廣大澤鄉所謂失期當斬就是一個炮製出來的謊言,從永城芒山出土的梁孝武王墓,證明曹操背負了千年盜墓罵名是一個大的黑鍋,透過問題的表象,直達本質,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姑娘。

可是無論如何粉飾太平,如何肆意篡改,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那是土地兼並問題。從秦征討山東六國開始,秦朝的二十等軍爵製度,漸漸失去了公平,特別是吞並六國戰爭,讓戰爭進行得越來越順,斬首也不少,關鍵是關中的土地是有限的,到了大夫多如狗(二十五傾勳田既兩千五百畝),不更(免役,勳田四傾勳田)遍地走的時候,關中的土地不夠賞賜秦卒,讓秦國百姓漸漸對朝廷失望。

晉朝以采取九品官人法,全力保護世族門閥,土地兼並更加嚴重,隋朝也是因為關中土地不夠養活關中四百萬百姓,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楊廣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遷都洛陽,又遷都江都,卻引起下世族門閥的集體反抗,強大一時的隋朝就這樣分崩離析了。

華夏民族始終都是在一個怪圈裏,開國初期,吏治清明,國力強盛,所向披靡。然而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兼並嚴重,災人禍,農民活不下去,隻得造反。大唐立國到安史之亂,其實也不過短短一百多年,關中的土地幾乎成為世族門閥的私田,朝廷沒有土地賞賜唐軍士兵,餓著肚子的唐軍士兵對於朝廷再也沒有忠誠之感和向心力了。

戰亂到統一,貧窮到繁榮,再到貧窮戰亂,這是華夏民族的魔咒,也是華夏民族斑駁的血淚史。

要想打破這麼一個怪圈,光依靠擴張是不行的,唐軍打到了裏海,可是鄉土情節非常嚴重的華夏人,除非獲罪發配,寧願在家鄉乞討,也不願意遠離故土,所以悲劇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