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800♂÷→網】,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拿下函穀關可不是而已,函穀關難就難在他不是一座獨立的關城,而是因為長達一百四十裏的山穀,到處都是可以伏擊的地方,論關城之險,函穀關可一點兒也不比雁門關弱。
從秦孝公建立函穀關以來,函穀關僅一次被攻破的機會。
齊閔王三年(公元前98年),孟嚐君田文回齊為相,發起齊、魏、韓三國聯合攻秦,由匡章統帥聯軍,前後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國的函穀關,駐屯大軍,加以封鎖,之後趙、宋兩國也參加,最後終於攻入函穀關,迫使秦國求和。
自三國之後,潼關的建立,函穀關的地位就開始下降了。潼關與函穀關之間,是一條狹的通道,長一百四十裏,蜿蜒山間,深險如函,因此稱為函穀。函穀的東頭,叫做函穀關,西頭,便是潼關。
對於單純防禦來,守住潼關或守住函穀關,效果相同,都能切斷東麵來敵進犯長安之通道。潼關離長安較近,補給方便,容易防守,而防守函穀關,從長安方向的補給需要穿越函穀。所以,東漢以後,潼關取代了函穀關。
事實上由於唐鄭分屬兩個陣營,唐軍攻打洛陽的王世充,函穀關並非唯一的通道,在曆史上,秦王李世民率領主力吸引王世充大軍的注意,殷州(今修武)總管史萬寶率部從宣陽沿洛水由西向東進攻王世充。
左武侯將軍劉德威部從河東,經懷州(今焦作)在黃河之北,由東北向西南進攻洛陽。懷州總管黃君漢從河陽渡河(今孟州),由正北向南正攻洛陽。而右武衛將軍王君廊所部攻打洛口。
事實上這一仗是李世民用八行總管,兵分五路,分別從西北殷州、弘農新安、懷州、河陽、洛口,幾乎是三麵包抄之勢,席卷而下。而函穀關之戰,在曆史上也沒有詳細記載,很可能李世民並沒有強攻函穀關,而是王世充不戰而退。
現在的曆史已經發現了改變,陳應一旦成行軍副帥,輔佐李世民進攻洛陽王世充,那麼很可能,李世民也會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陳應。
陳應歎了口氣道:“函穀關可不好打啊!”
像函穀關這樣險要的關隘,在接近關門之前都有長達一百四十裏的峽穀,兩邊都是山脈,可以從上麵往下麵砸石頭,在接近關門之前都死了一大半,況且城門固若金湯,要怎麼攻破關門?必須去用人命去填。
哪怕到了後世,在抗日戰爭時期(1944),日軍侵略軍在華北方麵軍司令岡村寧次的指揮下,製定作戰方案。日軍準備參加戰鬥的主力為第一軍第6師團、附第110師團稻垣大隊約萬人。岡村寧次又調遣坦克第三師團和兩個戰車中隊歸屬第一軍指揮,共配備了戰車90餘輛,裝甲車50餘輛,各型火炮三百餘門,飛機一百六十餘架。從六月五日拂曉日軍展開進攻,曆時七,函穀關之戰,以日軍撤退而結束,此役擊斃日軍萬餘,戰車二十餘輛,裝甲車八十餘輛,日軍陸軍中將本村千代太也被地雷炸死。
在當時,日軍不僅兵員戰鬥素質遠遠高於中國守軍,裝備更不在一個層次上,特別是守軍因沒有對付坦克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地雷,隻能利用集束手雷彈以血肉之軀向日軍發起反擊,在火炮、火力和空中打擊力量全麵劣勢的情況下,中國守軍能擊退日軍侵略,充分體現了函穀關的險峻之處。
讓陳應去奪函穀關,除非函穀關鄭國守軍不戰而退,否則這將是一條血肉之路。
看著陳應良久沉默,李建成也不是不懂軍事,他知道自己有點強人所難了。李建成沉默了良久,緩緩歎了口氣道:“若不能搶在二郎下手之前,奪下函穀關和弘農郡,恐怕遠水解決不了近渴……”
事實上李建成得也非常有道理,盡管陳應與李道貞有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然而李道宗更是李道貞的親哥哥,二人關係甚是親密,李道貞會賣給陳應麵子,同樣也會賣給李道宗麵子,最多是為了做生意,大賺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