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玄武門前血跡未幹(為盟主加更一)
尉遲恭的話音剛剛落,陳應一身便裝緩緩需入。這番房玄齡政策改革,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首當其充就是軍方。
李建成的核心嫡係部隊並算多,關中十二衛大軍十五萬大軍,僅占五分之一。
現在各衛各軍都在觀望著,指望著東宮舊部跳出來李建成唱對台戲。
事實上,陳應非常讚同吏治改革,由於大唐開國初期,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包括李秀寧、李淵都有任命官員的權力,所以有的州縣沒有主官,而有的州縣大都有兩套甚至三套行政班子。
以前,李建成與李世民勢同水火的時候,秦王府任命的官員與東宮任命的官員都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現在李建成登基,李世民出走,雖然東宮與秦王府不再鬥爭,可是齊王李元吉任命的官員與李淵任命的官員依舊存在。
派係之爭,隻是從明麵轉移到了暗處,不僅沒有消弭,反而愈演愈烈。
按照以往的慣例,秋高氣爽,野草金黃的時候,正是突厥用兵的時候,現在各方傳回來的情報顯示,大唐的安東都護府高句麗、扶餘、新羅、百濟以及奚族、契丹族全部蠢蠢欲動。
安西都護府也發現大量栗特人、大秦人(既拜占庭帝國)、希臘人以及大食人出沿。劍南道也發現吐蕃、百越、氐僚、南蠻等部落異常調動,正在打造兵器,儲備糧食。
雖然李世民失敗了,曆史上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騎兵襲擊關中,兵臨長安城下的事情,陳應不敢忘記。
但是,作為一個領兵多年的統帥。陳應深知,軍隊並非越多越好,部隊多就意味著後勤壓力極大,十萬石一就需要吃掉足足三百石糧食,加上十萬軍隊中的騾馬,這個數量會突破千石之多。
大唐仍舊有不少道路無法通行四輪馬車,運輸依靠的還是這種兩輪馬車,也就意味著一消耗的糧食就需要兩百多輛,一百就需要兩萬多車。
這個時候,裁撤老弱,擇留精兵,加強訓練,打造精銳是陳應樂意看到的,不過他以前隻是因為身份太過敏感,不好提出這個問題。
現在有房玄齡提出裁撤軍卒,陳應非常樂意。
當然,樂意歸樂意,可是,軍中不滿的情緒,也需要安撫。畢竟,這些將士有的從武德元年開始就替大唐賣命,遍體鱗傷,因為身體問題讓將士離開軍隊,他們肯定會有怨言。
看著陳應到來,尉遲恭、馮立、魏文忠、薛萬徹等趕緊迎上去道:“陳大將軍,您來得正好,你看看房玄齡這個秦王府餘孽,給陛下出了什麼餿主意!”
陳應走到主案幾後,緩緩坐下,慢條斯理的道:“這個文案,本大將軍已經看過了,況且本大將軍認為可行!”
薛萬徹一聽這話,更加急道:“大將軍,你萬萬不可受房玄齡這賊子蠱惑……”
陳應沒有解釋,望著外麵的阿史那思摩道:“擂鼓聚將!”
阿史那思摩點點頭:“遵命!”
隨著陳應一聲令下,十二衛大軍紛紛敲響聚將鼓。
頓時間,整個長安鼓聲陣陣,殺氣騰騰。
陳應接著又下達第二道軍令:“本驃騎大將軍命令,各衛各軍各府,全副武裝,開赴龍首原!”
著,陳應起身,帶著親衛朝著龍首原行去。
尉遲恭、薛萬徹、魏文忠、馮立等諸將也隻好隨著陳應前往龍首原。
所謂的龍首原,其實就是龍首山。也是漢朝長安與唐朝長安城的分界線。漢朝長安城在龍首山以北地區,而唐長安城則在龍首山以南地區。
可是,長安城城就是太極宮。自然普通部隊是不可以穿越的,長安城內的軍隊,要想抵達龍首原,就必須沿安化門、宣城門、清明門、霸城門或直城門等穿城而過。
陳應曾做著計算,從各城門抵達龍首原,最近的要屬駐防以直城門附近左武侯衛各府,他們的距離最短,大約二十五裏上下。最遠的要數左右武衛,因為他們直接駐紮在太極宮南宮,與南衙一牆之隔,不過不能直接穿宮城,從洛城門通過,所以他們必須出承安門宮城,然後沿著坊道抵達清明門繞過長安城,抵達龍首山。
左右武衛大軍距離最遠,大約需要全程將近六十裏。
陳應一行騎兵前往龍首原,速度更快一些,莫約兩刻鍾左右,眾人抵達集結的龍首山荒原上。
陳應的親衛開始布置中軍大營,以及點將台。
時間尚早,部隊還沒有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