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在東北大平原上疾駛著。一過哈爾濱,車站相隔稀疏了,車速也加快了,很快就進入了北大荒。北大荒已再不是那當年的漠漠荒原,而變成了廣袤無邊的田野,北大荒已被北大倉的名稱所代替。為了加快這個共和國大糧倉的建設,國家專項投資,修築了由佳木斯通往北大荒腹地--三江平原的鐵路專線。一列列滿載大豆、小麥的列車,就是從這裏出發,源源不斷地運往了祖國各地。
啊,如今的北大荒已經成了共和國的驕傲,成了當年複轉官兵、支邊青年和已經在這裏戰鬥了近十年的全國各地知青的驕傲,她每年產的糧食就足夠全國人民用一個多月呢。
在這偉大和輝煌的成就中,生活就是這樣總和魏曉蘭過不去。此時,她坐在椅角上望著窗外閃過的一片片田野,一個個農場和生產隊,如煙的往事,曆曆在目。二十多年前,正當青春妙齡,因為那樣癡情地愛上了賈述生,也是乘坐這北上的列車,追到了開發環境艱苦的北大荒,不料,賈述生毫不動心,等來了馬春霞……方春那個家夥追戀自己施盡伎倆,成為了不得已的夫妻,生下了連喜……“文化大革命”一聲炮響帶頭造反,當上了場革委會主任,得意之時懾於老部長的威嚴,又想給北大荒水稻生產基地添點兒彩以便於“摘桃”,沒想到弄巧成拙燒荒惹出麻煩,燒死了袁喜娣八名知青,見勢不妙倉皇回老家躲風,東躲西藏,才躲過了王大嶺不遠千裏從北大荒來找麻煩。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很久,再沒見什麼動靜,才算安穩下來。當年去北大荒前死纏著自己的那個小夥子已成大齡青年,一直未婚又來糾纏。到了這狼狽不堪的份上,再不能敬酒不吃吃罰酒,但是,自己向他隱去了與方春結婚並有孩子的婚史,新婚之夜就鬧了個人仰馬翻,施盡了軟硬幾種手段方穩定了下來。結果呢,三天吵,兩天打,一直不得安生,終於離了婚,隻好和年老的父母生活。說實在的,就是和那小夥子結了婚,也沒有斷了北大荒情,那裏還有親骨肉--連喜。近幾年,特別是離婚後,一人孤獨時,思念連喜的心情就越來越迫切。通過和連喜通信才知道連喜被推薦上學,已經大學畢業回場,還當上了分場場長,而且就是自己當黨委書記的那個六分場,這就使她更思子心切起來。可氣的是,自己發出約兒子來關裏的信不久,卻收到了方春的滿紙罵言,聲稱要是連喜來關裏,他就砸斷他的腿……
魏曉蘭終於忍耐不住思子之情,踏上了這北上的列車。列車一進入北大荒的土地,她又激動和害怕起來,方春能不能找大麻煩呢?聽說知青正在大鬧返城,那些當年和自己過不去的知青,什麼王大嶺、蔣英俊還在不在呢?他們大概認不得自己了吧?就是認出,不該再有那股子報複勁兒了吧?但願如此,但願如此啊……她忽而閉目皺眉,忽而唉聲歎氣,忽而淚水簌簌,引起了同座乘客的注意。
她未到五十歲,流逝的歲月過早地給她送來了不少白發,在她的整個前額和雙頰上都刻下了密密麻麻、粗細不均的皺紋,給人的整體印象,她已經是一個老人了。
同座的一位中年婦女耐不住了,往魏曉蘭跟前湊湊問:“這位大姐,就你一個人?”
魏曉蘭點點頭。
中年婦女問:“出門兒還是回家?”
魏曉蘭回答:“出門兒。”
中年婦女問:“到哪兒去呀?”
“小江南農場。”魏曉蘭回答後問,“你們到哪兒?”
中年婦女笑笑:“哎喲,同路,我們也是到小江南農場。”
對麵坐著個中年漢子,魏曉蘭看那樣子,像是和中年婦女一家的,也一探身子湊話問:“大嫂,一個人出門兒,是去串門兒還是去辦事情?”
“噢……噢……”魏曉蘭支吾兩聲回答,“去串門兒。”
中年婦女問:“去誰家?”
魏曉蘭忙說:“是個普通的老百姓,說出來恐怕你們也不認識。喂,大妹子,這麼說,你們是小江南農場的?”
“不是不是,”中年婦女回答,“我們是前進縣的,要說,小江南農場,我們可熟著了,這幾年,年年這個時候到那裏去。”
魏曉蘭奇怪地問:“你們幹什麼去呀?”
“看來,你是第一次去小江南農場。”中年漢子指指身前身後幾個坐位說,“這個車廂裏,差不多都是去小江南農場的。小江南農場種了老鼻子水稻了,到了這收獲的時候割不過來,我們去打工割水稻……”
魏曉蘭通過和連喜通信,已經知道六分場從光榮農場脫離出來,成立了小江南農場。
“割水稻?”魏曉蘭抬頭看時,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哪一站停車時又上來了這麼多人,“縣裏年年組織去支援嗎?”
“不是,不是支援。”中年漢子說,“割一畝地三十塊錢,要是快手,一天能割四畝,就是一百二十塊呀。”中年漢子瞧瞧車廂裏剛才上車站著的人說,“你甭問,這些人也都是去小江南農場打工割稻子的……”
中年漢子的話音剛落,前兩排座旁一位站著的中年漢子傳來了聲音:“喂,王大哥,你家今年還是來三口呀?”
“噢噢噢,”中年漢子站起來扭回身回話,“是熊老弟呀,今年就和你嫂子來的,兒子有事。好,好,回頭見。”說完坐下給魏曉蘭介紹,“打招呼的這個熊老弟是洪河縣的,我們一起打工割水稻認識的。”
魏曉蘭問:“這麼說,這小江南農場種的水稻不少呀?”
“敢情是了,老鼻子啦,”中年漢子回答,“二百多萬畝呀!你去過小江南農場吧?”
“這話怎麼說呢,還是十多年前我去過。”魏曉蘭說,“那時候還沒有小江南農場,挨著渠首日本開拓團種過水稻的地方,有個八家子村,離八家子村不遠的地方有個光榮農場六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