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辛巳,餘北學成均,暇日訪友西城。有授琴在座者楊姓,忘其名字,西蜀人也,所授曲則羽音《漢宮秋》。因知上雅好鼓琴,時有宮監號琴張公者,進傳指法;琴張之傳,則又從楊氏子得之。上所善可三十曲,《漢宮秋》尤以此最稱旨。其人言上鼓琴多至丙夜不輒休,且有意修明雅樂,幾古解慍阜財之治。時餘聽其琴音,繁劇而多哀靡。古人聞聲審音,考國治衰;今中和肇建,而漸涵是聲:其關治理,豈偶然耶?心竊憂之,未敢語人也。已而上再舉臨雍之典,餘受大司成命,為六館諸生長,因得隨守廟館師,從事殿除間。其時樂舞諸器,繕自上方,無不新麗。漆琴六床,是親經禦覽所頒者,製作華古,音響清發,真奇器也。聞之上造琴三百床,經頒賜者,駙馬都尉鞏公、新樂侯劉公兩戚畹外,天府之珍,耑其盛者,國學而已。因又私歎聖天子古樂是好,成器聿新;方當滌蕩繁音,追隆韶武,況以鄭聲濫茲雅器乎?計當有以正之,更未易為人言也。

【注釋】

崇禎辛巳:崇禎十四年(1641)。明亡於甲申年(1644)。

成均:這裏指北京國子監,明代的國家最高學府。

《漢宮秋》:琴曲名,初見於明代《西麓堂琴統》,傳為漢代班婕妤所作。

上:皇帝。雅:很。

丙夜:深夜。

修明:發揚光大。

幾:庶幾,希望。解慍阜財:指古代聖王以樂化民的境界。《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慍,鬱結。阜,使豐厚、富有。

漸涵:浸潤。

已而:不久。臨雍:親臨辟雍。雍,辟雍,此處亦指國子監。

大司成:原為周官名,為教導貴族子弟之官,後指國子監祭酒。

六館:國子監之別稱。唐製,國子監領國子學、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統稱六館。諸生:已入學的生員。

除:台階。

繕:製造,整治。上方:同“尚方”。主管製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器物的部門。

駙馬都尉鞏公:鞏永固,順天大興人,甲申國難時自盡。新樂侯劉公:劉文炳,海州人,甲申國難時自盡。戚畹:外戚。

耑:同“專”。

韶武:《韶》樂和《武》樂,代指高雅的古樂。

濫:混。

【譯文】

崇禎辛巳年,我北上至京師國子監求學,有一天抽空去西城訪友。在座有一名姓楊的人正在教琴,不記得他的名字了,隻知道他是四川人,所教的琴曲則是羽音《漢宮秋》。在交談中知道皇帝也非常喜歡彈琴,當時有一位人稱“琴張公”的太監,向皇帝傳授指法;而琴張公的指法又是從楊氏那裏學來的。皇帝所能彈的大約有三十曲,這首《漢宮秋》特別得到皇帝喜愛。楊氏說皇帝常彈琴至深夜仍不休息,而且有意發揚雅樂,希望能像古代虞舜那樣以樂化民。當時我聽他的演奏,繁雜而多哀靡之音。古人能夠通過傾聽音樂,而推求國家的盛衰;現在政治剛上正軌,卻浸染了這樣的聲音:音樂關係到國家的政治,難道隻是偶然的嗎?我心裏暗自為之擔憂,但是不敢和別人說起。不久之後皇帝又舉行了親臨辟雍的大典,我被國子監祭酒任命為國子監諸生之長,因此能夠跟隨守廟人員出入從事。當時樂舞的各種器物都是由宮廷製造的,無不新麗。其中的六床漆琴經皇帝親自看過而頒發給國子監的,製作高華古雅,音響清實發越,確實是極好的器物。聽說皇帝造琴共有三百床,除了駙馬都尉鞏公、新樂侯劉公這兩位外戚得到頒賜之外,這些宮廷珍器在國子監中是最多的。於是我又暗自感歎聖天子如此愛好古樂,製造了那麼多新琴;此時正應當滌除繁雜的聲響,追尊《韶》、《武》之雅樂,又如何能使靡俗的鄭聲混濫於這樣的雅器中呢?我想,應該想辦法來匡正這種音樂,但是這種話不方便和別人說。

癸未暮秋,禮闈聞罷,還至武林。時已殘臘,凍色澄湖,偶成眺步。斷橋堤上,有客徙倚,鶴情鳧思,相視目成。問之,知為婁江徐青山氏也。登其小樓,橫琴在幾,請試操之,妙指希聲,嗒然喪我。問為何曲,固是《漢宮秋》耳。益用驚越,追味楊琴,何止逖濫矣。出示所著琴況二十四則,序之者為吾友錢仲芳。徐君抒吐琴言,妙極奧渺;仲芳傑作,尤足摘抉玄中,參發蘊旨。不圖為樂,真至於斯。

【注釋】

癸未:崇禎十六年(1643)。

禮闈:禮部主辦之會試。

武林:舊時杭州的別稱。《雍正浙江通誌》卷一:“杭州舊稱武林,以山得名。……蓋武林山者,靈隱天竺諸山之總名也。”

殘臘:農曆年底。

目成:相視有緣而結識。《楚辭·九歌·少司命》:“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婁江:原指水名,出太湖,經蘇州婁門東,由太倉瀏河而入長江。這裏指蘇州太倉。

嗒然喪我:形容物我兩忘的狀態。《莊子·齊物論》:“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逖濫:逖成滌濫,指輕曼煩促的淫佚之聲。《禮記·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錢仲芳:錢棻,字仲芳,號滌山,浙江嘉善人,崇禎壬午(1642)舉人。博通經史,為明清之際著名文人。

摘抉:發掘,闡發。

“不圖”二句:《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圖,料想。

【譯文】

癸未年暮秋會試發榜後,我回到武林。此時已然將近年末,西湖上滿是蕭瑟之景,隨意走走看看。見有一人徘徊於斷橋堤上,神情超塵脫俗,一見便覺有緣。詢問之下,得知他是婁江的徐青山。我登上他的小樓,看到幾案上有床琴,就請他試著彈一下,隻聽得妙指希聲,不禁讓人物我兩忘。我問這是什麼曲子,原來這正是《漢宮秋》。我更為吃驚,回想楊氏所彈的琴曲,何止是靡靡之音而已。徐君又給我看了他所寫的二十四則《琴況》,為《琴況》作序的是我的朋友錢仲芳。徐君吐露琴中真言,神妙極於幽遠;仲芳的序文也堪稱傑作,更足以闡發其中的深奧旨趣。沒有想到音樂真能達到這樣的妙境!

遂謂徐君:“肯遊京洛乎?”曰:“吾嚐兩舉武闈,射必洞中;六花五火,兼有秘術:一試知已。京洛固所有事也。”餘蹙止之曰:“君非介胄中人,毋庸以武事見也。蜀有楊生,顧以知琴客於中涓,清禁所傳皆其音調,方欲用君正之。”因與言所以欲正楊琴者。遂為書鞏都尉,請連新樂劉侯,善致徐君於琴張公。徐君方從首春俶裝北行,至京口,章皇寇氛;無何,國難遽及,而踉蹌來下矣。嗟乎!餘非知音者也,特觸於偶諧之聽,即私憂妄計,思所以致徐君,未能信其必得當也。乃不幸而竊獲比於知音之數,其私憂妄計,又若有誠動於中而得之聲氣先者。

【注釋】

武闈:即武科舉。

六花:唐代名將李靖在諸葛亮的八陣圖基礎上推衍發明的一種陣法。《李衛公問對》:“太宗曰:‘……卿所製六花陣法出何術乎?’靖曰:‘臣所本諸葛亮八陣法也。’”五火:古代軍事火攻之法。《孫子兵法·火攻第十二》:“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