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桃花仙人(1 / 2)

陶安公說道“自古以來九州華夏,便是九州之地,這九州便是五嶽四鎮之說。看看《周禮》所說的這東南西北,東南會稽山,正東沂山,東北醫巫閭山,河內天柱山或霍山,說的恰好就是四鎮。再看看這正南的衡山便是南嶽,河南的嵩山便是中嶽,河東的岱山便是東嶽,正西的華山便是西嶽,隻是這北嶽卻是多了一個便是那恒山。”

“為何?”陶安公自問自答道。

“這並州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並州。恒山山雄地險,橫貫塞上,西銜雁門關,東連太行山,南接五台諸峰,北控塞北盆地,山峰綿延,奔騰起伏。恒山主峰號稱"入天北柱"。兩峰對峙,聳入雲天。故而便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臥、恒山如行的說法。也有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恒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的美譽,此其一也。”陶安公笑道。

“北嶽恒山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故而這恒山出於軍事必要,列為五嶽之一,也被這並州視為鎮山,此其二也。”陶安公細細說來。

“那這南嶽的衡山與會稽山,為什麼會稽山是鎮山反而這衡山是南嶽?衡山在荊州(湖南),會稽山是揚州(浙江)啊。怎麼這會稽山和衡山距離如此之大,橫跨東西,如此差別?古時,西扆山北臨大海,處濱海灘塗,故稱塗山。《越絕書》載:塗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縣五十裏。《帝係》雲: 禹娶塗山氏之子,謂之女媧,是生啟也。故而這會稽山古時稱作衡山。畢竟這衡山在正南這會稽山在東南,並不在一處。這洪水退去之前,或許這會稽山便是衡山,這洪水退去之後,朝著東南而去,故而荊州衡山最終為這邊疆之界,是為南嶽。”陶安公又說道。

“人類,你們人間有個話,我覺得挺好。”陶安公笑道。

“什麼話?”我皺起眉。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開花落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陶安公說著就拿起案桌上的酒喝了起來“這桃花酒甚是好喝。”

“桃花仙?”我訝異起來。

“是啊,桃花仙。”子轝也跟著笑起立“我不就是一個餐葩飲露的嗎?而我最喜歡的奇葩便是桃花。”

“啊……”我一時沒會意過來,這奇葩以為再說奇怪的東西,後來想起來,葩也指花朵。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xíng),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qiān 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子轝搖頭晃腦的說完,看了我一眼“你竟然不知道這陶淵明的五鬥米之說?”

“五鬥米教?”我詫異起來,眉毛皺的老高。

“不錯不錯,還知道五鬥米教,你倒是說來聽聽。”子轝眉開眼笑起來。

“五鬥米教又稱為五鬥米道、正一道、天師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個派別。據史書記載,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蜀郡鶴鳴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縣北)創立。據《後漢書》、《三國誌》記載,凡入道者須出五鬥米,故得此名,因又稱為“米巫”、“米賊”、“米道”。”我看著子轝越來越不好看的臉色,越說越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