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創傷的並發症(一)(2 / 3)

【病因及發病機製】

發病機製極為複雜,在病理情況下多種致病因子可通過不同作用途徑,引起凝血因子的激活和凝血連鎖反應,促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生。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與下述因素有關。

(一)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具有較強的抗凝作用,完整的血管內膜不易發生局部的血液凝固。當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內膜不完整時,內膜下基底膜和膠原暴露,激活因子皿,啟動內源性凝血係統,引起血管內凝血。許多因素均可引起血管內皮的廣泛損傷。如感染可直接損傷內皮細胞。抗原-抗體複合物還可激活補體係統,產生和損傷血管壁。缺氧和酸中毒,可導致內皮細胞腫脹變性和脫落。而可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直接作用,激發促凝活性物質的產生,抑製血栓調理蛋白的作用,使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導致出血性壞死及全身。

(二)組織摜傷或壞死組織嚴重損傷或壞死時,大量組織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外源性凝血係統被激活。最常見的原因有嚴重開放性損傷、擠壓傷、大手術、燒傷、脂肪栓塞等。

(三)血液細胞的損傷或壞死

1.內毒素抗原-抗體複合物、兒茶酚胺、胰蛋白酶等,可使血小板受損、變形、粘著聚集,破壞後釋放促凝物質,在受損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2.大量紅細胞破壞大量輸庫存血、體外循環、尿毒症等可使大量紅細胞破壞。在一般情況下紅細胞參與凝血過程,隻是被纖維蛋白網羅形成血凝塊或血栓,並沒有促凝作用。近年來研究證明,紅細胞膜上含有紅細胞素,有類似血小板因子的作用。

3.中性粒細胞受損動物試驗證明,粒細胞在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給家兔靜脈注射內毒素後,間隔24小時作第二次內毒素注射,動物可發生;如果先用氮芥使家兔發生粒細胞缺乏症,再注射兩次內毒素,家兔不發生;若將粒細胞和內毒素同時給家兔注射。

【胳床表現】

臨床上一般分三型:①急性型。發病迅速,病情凶險,常在數小時至1~2天內發生,有嚴重的出血症狀,血壓常下降甚至休克,且多有髒器栓塞表現,預後較差。常見於感染性休克、擠樂綜合征、嚴重創傷等。②亞急性型。發病較緩慢,常在數天至數周內發病,臨床表現也多不典型,常見於白血病、惡性腫瘤的轉移等。③慢性型。起病緩慢,病程可達數月或更久,臨床症狀輕或者不明顯,可無出血症狀或僅在皮膚發現散在瘀點,較少見,一般發生於係統性紅斑狼搭、主動脈瘤。

(一)出血最常見,也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發生率在80%以上。為多部位的皮膚、粘膜疲點和紫癜,有的融合成疲斑,少數可形成血腫。個別病例呈暴發性紫癜,皮膚有片狀壞死,肌肉及靜脈穿刺部位和傷口可滲血或出血,嚴重者肺、泌尿生殖係統、胃腸道甚至顱內可出血。、

(二)休克引起肝、脾及周圍小血管的栓塞,導致鐓循環嚴重障礙。特別是急性,可引起難治性休克,病人可出現少尿和尿閉,昏迷以及呼吸、循環功能不全等症狀。休克發生後又加重了血管內凝血,形成惡性循環。

(三)血桂症狀早期就存在廣泛而散在的微血管血栓以及血液動力學改變,使病變組織和器官發生缺血、缺氧、代謝素亂和功能減退。如微血栓不能及時溶解和清除,受累器官輕者局部組織細胞營養不良或變性,功能出現障礙,嚴重者可因組織細胞大量壞死,引起功能衰竭。所累及的主要器官中,以肝、腎、胃腸道、肺和胰腺較為多見,腦較少受累。臨床表現根據受累器官及病變程度而有所不同。如腎血栓,可出現少尿,氮質血症、尿毒症;肺血栓,可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紫謝、胸痛;肝血栓,可出現血氨增高、黃疸、肝昏迷;腦血栓,可出現嗜睡、煩臊、意識障礙、神經定位體征。

(四)溶血有時存在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表現為發熱、黃疸、腰背痛、血紅蛋白尿等。亦可僅有膚色蒼白逐漸加重和全身乏力。

第四節 體內環境紊亂

內環境一詞是指體液的成分。體液是全身細胞的環境,此環境主要是由細胞外液的溫度、滲透壓、酸堿度、各種電解質濃度以及其他各種化學成分構成。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隔以有生物活性的細胞膜,彼此成分有很大差別,但又能經細胞膜彼此影響、依賴、移動,維持一定平衡。細胞外液則又被毛細血管膜分隔為組織間液及血漿,兩者成分除蛋白濃度有明顯差異外,基本相似。組織間液與血漿之間的成分移動主要取決於毛細血管壁兩側的滲透壓及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孔隙大小。因此臨床上可以通過對血漿中的各種成分、酸堿度、滲透壓等的測定來判斷體液的性質。換句話說,就是血液的滲透壓、酸堿度、電解質基本上反映了機體的內環境,整個體液可被理解為被兩個膜(細胞膜與毛細血管膜)分隔在三個間隙中的體內的全部液體。

在常態下血液的酸堿度、滲透壓、電解質濃度等是非常穩定的,這種基本平衡狀態保證了細胞內各種生物酶的正常活性,從而保證了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及生理功能,這樣機體就能適應外環境的千變萬化。

但在創傷打擊下,機體遭受“急性挑戰”後,由於神經係統及內分泌係統的應答,處於非常態,即應激狀態,內環境失去平衡。這種內環境的紊亂並不隻是創傷本身的直接後果,而是創傷造成的各種損傷與機體對此做出的各種應答反應的綜合結果。隨著機體能量、生理潛能的總動員,內環境逐漸恢複常態,機體戰勝創傷,獲得修複。

創傷應激狀態下內環境的紊亂顯示一定的規律,醫生的責任是認識和理解這種變化規律,因勢利導,盡快恢複機體的內穩態。如果不去自覺地深入研究這些變化,就有可能處理失誤,加重或延長內環境紊亂,造成醫源性損害。下麵將內環境紊亂分為創傷性紊亂及醫源性損-性紊亂兩個問題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