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寂寞身後事(1 / 1)

我念高中時,有位老師曾在台上說:“最好的意見常常不會被大家接受,真正能通過的方案反倒是稍次一等的。”

當時對他的這幾句話,我相當不了解,但是進入社會,在海內外跑了這麼久,愈來愈發現它的道理——

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東西,總是人們最能了解的東西,而非曲高和寡、超出一般人知識水準太多的。所以跟著群眾走的人,常是平凡人;被群眾尾隨的人,常是聰明人;遠遠走在前麵,後麵空了一大片,仿佛十分孤獨的,常是偉大的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在逝去多年之後,才被群眾認同,是因為直到那時候,後麵的人才追上他的步子。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無怪李白有如此的喟歎。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名著枯燥無味,是因為我們水平太低,讀不進去。如果再過那麼幾年,回過頭來再讀,那麼我們自會為自己當初的淺薄喟歎不已。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他人的建議匪夷所思,於是不予理睬,可是過一個階段,當我們在事業上遇到了挫折,再回味他人的建議,那麼我們自會感到那是金玉良言。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自以為是,輕易否定,去做那自大的夜郎,指手畫腳,妄自評論,讓世人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