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向未來張望(1 / 1)

歲月與在軌道上沒日沒夜奔馳的列車本無不同,不同的是一個記裏程一個紀年。在歲月中,一個個日子總在將盡頭作源頭,這樣所有的願望都有機會盼著新世紀的太陽也是新的。一番番的滄海桑田將太多的斑駁疊印在一起,便成了撲麵而來的異地風景,如黃山、如華山、如喜馬拉雅山,由於隻是一過性的艱險,咬咬牙它們便就成為一種讓人想往的美麗。

想起來歲月也是有生命的,也在活著生命的質量。僅有新生的輝煌而沒有消逝的悲壯,絕不是世紀的風格!

迄今為止,人類最為美好的時光都屬於我們。我們想要的幾乎都有了!我們不曾想要的也已經有了!也就是那麼幾十年的光景,當年還以為會像彎刀一樣割裂自己耳朵的月亮,竟成了我們下一步想去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書中說,如果從月亮看地球,地球會是藍色的。又記得小時候聽大人們說,哪一天人能製造自己,那才會有真正的解放。還記得小時候,愣著眼睛幻想,人怎麼可以將潔白的棉花種成五顏六色哩。人在向未來張望時,全都是藝術家。人用生命來做想象時,世上最專業的藝術家也會相形見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都是由藝術的大腦完成的:譬如相對論說光線是彎曲的,譬如宇宙中存在我們永遠也看不見的黑洞,譬如最複雜的電腦使用的卻是最簡單的運算原理。在曆史紀年中占了先機的我們,仿佛比任何在此之前的先祖都富於天性,也更幸運。或許因為得到太多,所以才注定了我們必須成為下一代人的先行者與思想者。也隻有這樣人才會永遠是人。

因此,在跨過舊紀年的門檻時,要做的緊要事務是,人得盤點交給新時空的遺產價值取向。或許這就是那個撲麵而來的世紀主題。經曆了一個物化的二十世紀,我們得重新找回人類的精神。深刻的人們在對宇宙和誇克進行研究之後,又在重新肯定曾被我們拋棄的物質是有限的、人的認識是有限的、由於宇宙是因大爆炸而誕生並且宇宙終歸要毀滅、所以人類永遠也不可能找尋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的論斷。這種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可能現實,我們如果不去努力認識,那就有可能給人類精神以越來越致命的打擊!

所以我們必須牢記世紀末不是情結。

盡管人類在天堂門前徘徊了那麼久,二十一世紀也不是天堂裏的日子。此時此刻困擾我們的問題將來依然還會再現於身邊。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天同二十一世紀的最初一天也不會有什麼兩樣。我們可以認為也有必要認為那一天的太陽與先前的太陽大不一樣,甚至比任何美妙的詩句還要美妙,但我們不可以因此而夢想僅有太陽就足夠了。太陽不是奶油麵包,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也不會發生這種奇跡。一位哲人說過,人的認知是一個圓,認知越多圓周就越大,隨之所麵臨不可知的東西也就越多。歲月裏的好時光越多,人類處境就越艱險。在前邊,不知有什麼正在道路的拐彎處埋伏著,我們的心理得有所準備。

曆史對於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會是公平的。我們享受的幸福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遭受的困境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安南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個聯合國日時痛心疾首地說,本世紀是人類曆史上最血腥的世紀!我們不能借口今天的災難中沒有自己的過錯就以為自己是清白的。任何時候都要謹記:一個人肮髒,全世界就不幹淨;一個人發瘋,全世界就不正常;一個人貪婪,全世界就不清廉。我們無法對二十一世紀多嘴多舌,我們隻能對自己說,走過了這麼多,經曆了這麼多,這個世紀用它的經驗和教訓活出了現代的質量,下麵的事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