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當托爾斯泰82歲時,他再也忍受不了家庭的悲哀和不快,於是在1910年10月一個大雪之夜,他逃離了他的夫人——在寒冷的黑夜裏,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11天後,他因肺炎在一個火車站死去。臨死的要求是,不許她到他身邊來。
托爾斯泰伯爵夫人的嘮叨、抱怨和歇斯底裏換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你也許認為,很多事情她是應該嘮叨的。但這並非本文討論的要點。問題是嘮叨並沒給她帶去什麼好處,反而把本就不好的事情變得更糟。
“我認為我簡直就是神經病,”這是托爾斯泰伯爵夫人對曾經的看法——但太遲了。
林肯一生最大的悲劇,不是被刺殺,而是他的婚姻。遇刺以後,林肯就不省人事,永遠也不知道煩惱了;但將近23年來,他又得到了什麼呢?他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赫恩所說,是“婚姻不幸的苦果。”“婚姻不幸?”有點輕描淡寫了!20多年來,林肯夫人的嘮叨沒有一天不在騷擾他,讓他得不到安靜。
她常常抱怨,總是批評她的丈夫,認為林肯的一切就沒有對的。他總傴僂著肩膀,走路的樣子也很難看。直上直下提起的腳步讓他象個印第安人,一點彈性也沒有,姿態也不夠優雅;她經常模仿他走路的樣子取笑他,並嘮叨著叮囑,走路時一定要腳尖先著地,就像她以前在貴族學校所學的那樣。她還很討厭他那兩隻成直角長在他頭上的兩隻大耳朵,他的鼻子不直,嘴唇像個病癆鬼似的突出,手腳與偷不成比例。總之她不喜歡林肯的一切。
不論是教育、背景、性格、愛好,以及對問題的看法,林肯和太太都截然相反,他們經常讓對方生氣。
“林肯夫人的聲音又高又尖利,”研究林肯最傑出的權威,已故參議員阿爾伯特-貝弗裏奇寫著,“她盛怒時的責罵聲在對街都能聽到,附近的鄰居常聽到她的罵聲。她還不僅僅用言語發泄怒氣,其他暴亂的行為也是多的說都說不完。”
舉個例子來說,他們剛結婚之後,租住著傑可比-歐莉夫人的房子——歐莉夫人是一位醫生的遺孀,她也為房客提供夥食。
一天早飯時,林肯做錯了某件事情,立時讓他太太生起氣來。已經沒人記得是什麼事了。林肯夫人盛怒之下,當著其他房客的麵把一杯熱咖啡潑到了她丈夫的臉上。
最後還是歐莉夫人進來,用濕毛巾替他擦幹淨了臉和衣服,林肯在這個過程中隻是屈辱地靜靜坐著。
林肯夫人的嫉妒愚蠢、凶暴的令人難以相信,她在大眾場合製造的可悲而又有失風度的場麵,在今天讀來都令人驚訝不已。最後她終於發瘋了。對她寬容一點說,她的脾氣暴躁,或許是由於初期精神病的影響。
如此嘮叨、咒罵、發脾氣,是否改變了林肯呢?確實在某些方麵讓林肯有所改變,改變了他對她的態度。讓他對自己的不幸婚姻感到後悔,以及盡量避免和她在一起。
當時斯普林菲爾德鎮共有11位律師,賺錢並不容易。因此,當法官大衛-戴維斯去各地開庭時,他們就騎著馬跟著他巡回辦案,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在第八司法區,弄到一些業務。
每到星期六,其他律師都會想辦法回到斯普林菲爾德鎮,和家人團聚。隻有林肯——他害怕回家。因此春天三個月,秋天三個月,他都一直在外麵巡回辦案,從不走近斯普林菲爾德鎮。
他年年如此。盡管鄉下旅館的情況很惡劣,但他還是不願意回到自己家裏去聽他太太的嘮叨,和受她的氣。
這些就是林肯夫人、尤琴皇後和托爾斯泰伯爵夫人嘮叨的後果。她們帶給自己和家人的,除了悲劇,什麼也沒有。她們毀壞了所有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貝絲-亨博格在紐約市的家務關係法庭任職十一年,審判過幾千件遺棄的案子,她說:“男人離開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太太的嘮叨不停。”《波士頓郵報》上也說:“許多太太們不停地在挖掘自己婚姻的墳墓。”
因此,如果你想擁有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第一條規則就是:絕對不能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