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對金國使團啟動了談判,談判的進度很快,建虜求和使團首先接受了明朝提出的歸還義州、廣寧、遼河西平堡一線的土地的要求,金國照東珠十顆、貂皮一千張、人參一千斤每年進貢明朝,在廣寧開兩國互市。
但是對明朝提出來的,歸還沈陽、鐵嶺、撫順等城,葉赫部受明朝保護,金國降為藩國等等持異議,不過建虜求和使團很快找到了解決辦法。
阿拜、李延庚二人提出了,金國仿朝鮮國例,葉赫部受明朝保護,考慮到金國的實際情況,金國五年退出沈陽,十年退出鐵嶺、撫順等城前明朝土地,作為回報明朝從朝鮮撤軍,金國跟朝鮮國簽和平協議,明朝從葉赫部撤軍,葉赫部成為軍事真空地帶。
大明皇帝和群臣商議之後同意了金國使團的一攬子和平計劃,阿拜代表金國跟明朝簽約之後,阿拜、李延庚二人帶著金國使團回國報喜。
大明朝廷宣布了跟幾個的和平協議之後,附帶了一道旨意,就是同意了以前朝議的調大同副將薛雲進京任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正二品官職,以獎勵薛雲平定土謝圖汗部的功勞,至於葉赫部之事朝廷一個字都沒有提。
九月下旬,遼東經略高第上奏折,稱收複了義州、廣寧、遼河西平堡,隻是這些城池裏是人去屋空,城池周圍有沒有任何百姓,高第希望朝廷拔錢糧物資,修繕城池房屋,發關內百姓充實義州、廣寧、遼河西平堡的人口,以便軍民協防義州、廣寧、遼河西平堡一線的城堡。
大明朝廷有些後悔沒有跟金國約定不許遷走人口,現在從關內遷百姓去遼東費用就打得離譜了,隻好讓遼東經略高第在遼東先行組織遼民進駐義州、廣寧、遼河西平堡等城池,由遼東經略府先分住房、土地,再發放一些農具、糧食。
不過大明朝廷是講信用的,十月初,趁著鴨綠江江水回落,掛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統領朝鮮明軍總指揮大明欽命朝鮮特使喻安性率領四萬多遼東軍民渡過鴨綠江,浩浩蕩蕩地的向錦州方向挺進。
這次回來的將領主要的有滿桂、趙率教,原遼東經略孫承宗讚畫茅元儀,出任了遼東覺華島水軍副將,已經提前坐天津水師的海船去了覺華島,還有就是薛家軍薛破虜留在了朝鮮,除了所有的薛家軍將士,還有近萬遼民緊緊跟隨。
而葉赫部的大同薛家軍,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之下都沒有行動,大同薛家軍的解釋是主將薛雲在草原中毒,至今還是人事不省,整個隊伍沒有人能夠調動得了,薛家軍全軍將士都在等待主將薛雲的蘇醒。
可是整個大明朝廷不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對薛雲的中毒持懷疑態度,十一月初,朝廷責令遼東建虜高第去催促薛雲部先返回大同,當高第派親信使者到了葉赫部時,可是葉赫部的大同薛家軍已經無影無蹤了。
據葉赫部新任酋長德勒格爾的敘述,十月間,薛家軍發生了大規模火並,幾方互有死傷,大部分都投西麵、西北麵去了,連主將薛雲是死是活都沒有人知道。
高第的使者在葉赫部酋長大總管陪同下,查看了薛家軍火並的地方,在方圓十幾裏以內,還有不少的明軍的殘缺屍體,爆炸的痕跡還清晰可見,高第的使者確定這裏確實發生了大規模的戰鬥之後,就讓隨從撿了一些可以證明薛家軍分裂的物證,辭別了葉赫部大總管,帶著葉赫部贈送的給自己和遼東建虜高第的禮物回錦州去了。
十二月的北京城已經是大雪紛飛,朝廷對葉赫部薛家軍火並一事持懷疑態度,據錦衣衛、東廠大同府的密報,截止十一月底,隻有一千多明軍官兵回到了大同城,這些官兵都異口同聲的證明了葉赫部薛家軍火並一事,從各方麵都證明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朝廷官員們也不得不放下心來準備過年了。
就是在快要過年的時候,一群薛家軍官兵回到了大同,抬回了昏迷不醒的大同副將薛雲,這個人跟薛雲非常相似,可是見過的都不願意相信這人就是薛雲,這包括監軍太監張公公,山西巡撫趙大人,大同衛羅指揮使等人,隻是他們都沒有說出口而已。
倒是副總兵餘大成信了,想把女兒從副總兵府拉回餘府,被女兒餘婉琴拚死拒絕了,而大同城薛家軍的主心骨薛六神經緊張,全大同城都進入了戒備狀態,一旦出現對薛雲或者薛家軍不利的情況,戰鬥很可能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