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各年齡期小兒的保健重點和護理
一、新生兒期的護理
此期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兒童期最高的。新生兒自醫院回家後進行家庭訪視內容包括:了解新生兒出生情況;觀察小兒麵色、呼吸、哭聲、吸吮力和大小便等情況;測量身長、體重和體溫,檢查皮膚、黏膜和臍部有無異常,黃疸是否消退;有無髖關節脫臼、先天性心髒病、唇裂或齶裂等;在訪視時,要特別就以下幾方麵進行健康指導:
(1)應提倡母乳喂養。評估乳量及乳頭、乳房的保護情況。
(2)房間陽光充足,溫度和濕度適宜,空氣清新。指導家長正確使用熱水袋或代用品保溫,防止燙傷。
(3)指導家長為嬰兒沐浴的方法。指導家長觀察小兒的精神狀態、麵色、體溫和大小便情況,保持臀部清潔幹燥,預防尿布性皮炎。新生兒的衣服和包被應式樣簡單、適當寬大,易於穿脫,並可使小兒有活動的空間。
(4)嬰兒的用具要專用,每次用後消毒,盡量減少親友探視和親吻,避免交叉感染。按時進行預防接種。注意防止新生兒窒息。
(5)促進親子間的情感聯結和早期教養。
二、嬰兒期的護理
此期生長發育非常迅速。具體護理如下:
(1)嬰兒睡前應避免過度興奮,保持身體清潔,幹爽和舒適。應有固定的睡眠場所和睡眠時間。通常側臥是最安全和舒適的方式,但要注意兩側經常更換,以免麵部或頭部變形。
(2)提倡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指導斷奶。
(3)4~10個月乳牙萌出時,可指導家長用軟布幫助小兒清潔齒齦和萌出的乳牙。
(4)每日帶嬰兒進行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和預防佝僂病的發生。
(5)訓練指導家長對嬰兒進行大小便訓練,培養排便習慣。
(6)防止異物吸入、窒息、中毒、跌倒或墜床、燒傷和燙傷意外的發生等。
(7)指導家長按時完成計劃免疫,預防急性傳染病的發生。
三、幼兒期的護理
幼兒期兒童行走和語言能力增強,與外界環境接觸機會增多,自主性和獨立性不斷發展,發病率和意外傷害發生率仍較高。
(1)應注意供給足夠的能量和優質蛋白。食物應細、軟、爛、碎。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2)幼兒衣著應寬鬆、保暖;鞋子合腳、舒適。
(3)幼兒睡前常需有人陪伴,或帶一個喜歡的玩具上床,以使他們有安全感。就寢前不要給孩子閱讀緊張的故事書或做劇烈的遊戲。
(4)乳牙出齊後用軟毛牙刷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