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常見急症患兒的護理(1 / 3)

第一節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性的物質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人體,引起組織和器官功能性和器質性損害,出現中毒症狀、體征,甚至危及生命。

一、中毒途徑

常見的有經消化道吸收的中毒、皮膚接觸中毒、呼吸道吸入中毒,注入藥物中毒。

二、中毒的診斷

病人或家屬告之中毒經過,則較易診斷。否則,若小兒一向健康,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痛、青紫、惡心、嘔吐及皮膚潮紅、狂躁、昏迷和驚厥等,應考慮急性中毒可能;家庭或集體機構中數人同時發病,亦應考慮中毒。

根據臨床表現或病人告知的藥物作出有關的特異性化驗,以確定何種藥物中毒。對中毒原因不明,毒物性質不明者,可收集剩餘毒物、嘔吐物及洗胃殘渣或根據可疑線索分別采集血、尿、糞,進行毒物鑒定。

三、治療原則

立即中斷毒物與機體的接觸,對中毒原因不明的,先給予①盡快清除毒物;②促進毒物排泄;③阻滯毒物吸收;④對應處理。一旦毒物明確,應立即應用特效解毒劑及對症治療。

四、護理診斷

潛在並發症心跳呼吸驟停。

恐懼與病情危重有關。

知識缺乏與患兒及家長缺乏安全防護知識有關。

五、護理措施

立即了解中毒時間、發病情況、毒物性質、迅速準備急救藥品、洗胃液及解毒藥物,若有殘留毒物或嘔吐物,應保留標本送檢。

病情觀察注意患兒一般情況,特別是神誌、呼吸、監測生命體征,以判斷中毒輕重。對重症患兒要邊檢查邊搶救,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道,吸氧;昏迷、驚厥的患兒應側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並作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安裝人工呼吸機的準備。

盡快清除毒物經消化道吸收的:可采用催吐、洗胃、導瀉、洗腸等方法,將毒物從消化道清除。

(1)催吐:適用於食物毒物4~6小時內,患兒神誌清楚,年齡較大且合作者,一般服溫開水100~200ml後刺激咽後壁致嘔吐。反複進行至嘔吐物不含毒物殘渣為止。

(2)洗胃:不受時間限製,但越早越好,現多采用Y形管回流洗胃,洗胃多選用溫開水。強酸、強堿類中毒,切忌洗胃。可采用弱酸、弱堿類中和。

(3)導瀉:於催吐或洗胃後給予緩瀉劑,使毒物盡快排出,常用25%硫酸鎂。

(4)洗腸:中毒4小時以上者,常采用大量液體高位灌腸。

經皮膚接觸中毒的,立即去除汙染衣物,用清水衝洗汙染皮膚,對不溶於水的毒物,可以選用合適的溶劑或解毒劑衝洗。

吸入中毒,立即脫離中毒環境,呼吸新鮮空氣或氧氣,嚴重者可給予高壓氧。

促進已吸收毒物的排泄多飲水,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以稀釋毒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利用利尿劑加速毒物排泄,嚴重者采用透析療法。

使用特效解毒劑一旦中毒原因明確,以立即遵醫囑應用特效解毒劑,如有機磷中毒應用解磷定,亞硝酸鹽中毒應用亞甲藍(美藍)。

維持有效循環血量由於嘔吐、洗胃、導瀉等措施易造成患兒脫水、酸中毒,必須保證出入量平衡,以維持有效循環血量。

六、健康預防

告知家長對一切藥品及毒物妥善保管,以防小兒誤食;切勿擅自給小兒用藥;不吃有毒或變質食品;預防煤氣中毒。

第二節 急性顱內高壓

急性顱內高壓簡稱顱內高壓,是多種原因引起腦實質及其液體量增加所致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嚴重的形成腦疝而危及生命。

一、病因及發病機製

最常見的病因為感染、腦缺氧、顱內出血、顱內占位性病變、高血壓腦病。 顱內壓增高嚴重時,形成小腦幕切跡疝和枕骨大孔疝,後者使腦幹受壓,延髓呼吸中樞缺血和缺氧,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驟停。

二、臨床表現

(1)頭痛:呈廣泛性或局限性,當咳嗽用力或改變頭部位置時可使頭痛加重,晨起明顯,嬰幼兒頭痛不如兒童明顯,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尖叫或拍打頭部,新生兒則常表現為睜眼不睡和腦性尖叫。

(2)嘔吐:呈噴射性嘔吐,多不伴有惡心。

(3)意識改變:早期有性格變化如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動,進一步發生驚厥和昏迷。

(4)頭部體征:嬰兒可見前囟緊張隆起,失去正常波動,前囟遲閉,可有顱骨縫裂開。

(5)眼部體征:可有複視、落日眼、視覺模糊,甚至失明等,眼底多有雙側視乳頭水腫,但嬰幼兒前囟未閉者不一定發生。

(6)生命體征改變:表現為血壓增高,脈搏減慢,呼吸節律不整,甚至暫停,若不及時治療,顱內壓繼續升高,可導致腦疝。

(7)腦疝: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意識障礙加重,呼吸節律不整甚至驟停。

三、治療原則

降低顱內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祛除病因和對症治療。

四、護理診斷

疼痛與顱內壓增高引起的頭痛有關。

有窒息的危險與意識障礙及嘔吐有關。

潛在並發症腦疝、呼吸驟停。

五、護理措施

絕對臥床休息頭肩部抬高25°~30°,有利於顱內血液回流,避免躁動、劇烈咳嗽等,護理和治療操作應集中進行,以免頻繁驚動患兒使顱內高壓加重。

按醫囑應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20%甘露醇應用時需注意:①用藥前應檢查藥液有無結晶,若有結晶,常略加溫溶解後再用,靜脈滴入時最好用帶過濾網的輸液器以防甘露醇結晶進入血管內。②20%甘露醇需在15~30分鍾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入,才能達到高滲利尿的目的,注射過慢,將影響脫水效果,注射過快,以免發生一過性頭痛加重,視力模糊,眩暈及注射部位疼痛。③注射應避免藥物外漏,因為脫水劑外漏可引起組織壞死,一旦發生藥物外漏,需盡快用25%~50%硫酸鎂局部濕敷或抬高患肢。

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病情及時清除嘔吐,遵醫囑按時給止驚藥,並觀察有無呼吸抑製發生,大劑量氯丙嗪注射可促進氣道分泌物增多,需注意吸痰,以防阻塞呼吸道,驚厥發作時,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第三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急性腎功能衰竭指由於腎髒本身或腎外因素引起腎功能在短期內急劇下降,出現少尿或無尿及氮質血症等改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一、病因及發病機製

腎前性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容量減少導致腎血流量下降。

腎性各種腎實質病變所導致的腎衰竭。

腎後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所致。

二、臨床表現

根據尿量多少常分為少尿性腎衰及非少尿性腎衰。以少尿性腎衰為多見,臨床分為三期。

少尿期一般持續1~2周,主要表現為:

(1)水鈉瀦留:全身水腫、胸水、腹水,嚴重者發生心衰、肺水腫、腦水腫。

(2)電解質紊亂:主要為高鉀、高鎂、高磷和低鈉、低鈣、低氯血症,其中以高鉀血症最常見,血鉀超過65mmol作為危險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