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德懷抗戰文物背後的故事(1 / 3)

彭德懷抗戰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作者:孟紅

“大衣給你冬天擋擋風寒;手杖上了年紀也用得著,這就算給你留個紀念吧!”

彭德懷率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省遼縣(即今天的左權縣)麻田鎮上麻田村駐紮時,對汪福成等赤貧戶關懷備至。

汪福成借住的小房,緊挨著八路軍總部大院。工作之餘,彭德懷有時會與汪福成促膝閑談,耐心地向他講解鬧革命和打日本的道理。久而久之,汪福成把平易近人的彭德懷當成了自己的貼心人,心裏有什麼難言之苦,也要和彭德懷敘談敘談。

1942年至1943年,當地連續遭受嚴重的旱災,軍民生活十分艱苦。在這危難之際,彭德懷不僅將自己本來就很微薄的夥食費節省下來幫助汪福成,而且還號召軍隊都要節衣縮食,想方設法幫助各個村莊的困苦農戶渡過災荒。

當時麻田群眾由衷地說:“彭德懷和汪福成好像是一家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汪福成在總部門口的青石碾上碾米搗麵,彭德懷有空時就會幫他一籮一籮地篩麵,一邊篩麵一邊拉著家常。有人和彭德懷開玩笑地說:“老彭啊,要不是你衣服和口音跟俺們不一樣,還真要把你當成本地莊稼人哩!”彭德懷聽了,會意地一笑。

在即將離開麻田時,彭德懷拿著自己的黃呢大衣、手杖對汪福成說:“大衣給你冬天擋擋風寒;手杖上了年紀也用得著,這就算給你留個紀念吧!”憨厚老實的汪福成強忍著眼淚,有多少感謝和戀戀不舍的話想說,但一時激動而結結巴巴竟沒有說得出來。

彭德懷對全家的好,汪福成永遠銘記在心,念念不忘,還不時地以此教育子女。彭德懷離開麻田後,常有信件給汪福成,可是後來中斷了。原來,彭德懷來信被一些人以彭德懷“犯了錯誤”為借口瞞著汪福成退回去了。汪福成幾年不見彭德懷的來信,心裏非常惦念,隻要見有北京回來的人就四處打聽彭德懷的消息。當他在鄰村一位探親幹部家裏打聽清楚後,便拜托他給彭德懷直接捎去一封問候信。彭德懷收信後,寄來一封裝有相片的回信。

汪福成一家把這封回信及相片看作珍寶一樣珍藏著,時不時拿出來欣賞、念想一番。老人臨終時再次要求兒子汪天慶取出彭德懷的信與相片端詳一下,並囑咐說:“老彭給咱的東西,都給你們留下,信和相片我可要帶走。”最後還一再叮嚀:“你們不要忘記恩人。”

“文化大革命”時期,有個幹部責令汪天慶交出彭德懷給他家的所有東西,汪天慶想到彭德懷的恩情和父親臨終的遺囑,硬說“那些東西都沒有了”,無論他們使用什麼手段,汪天慶都沒有鬆口。

直到1978年的春天,汪天慶才把彭德懷贈給他家的黃呢大衣等物品,高高興興地交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他說:“我這就放心了,俺家代代相傳,永不忘記救命恩人彭老總。”

還暈不暈?你要早日康複,好好為黨工作

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三展廳內,陳展著一件特別的抗戰文物,那是一隻由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送給當地群眾的藥罐。

1939年春,八路軍野戰衛生部遵照黨中央、毛澤東關於“建立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精神,在晉東南太行山區山西省潞城縣南村,建立了第十八集團軍野戰衛生部製藥所,所長劉英桂,政治指導員王誌良,後為溫萱(即溫光然)。野戰衛生部部長孫儀之明確指出製藥所的具體任務是自力更生製備軍用藥品,並對太行山區的豐富藥材進行開發研製。當年夏,製藥所轉移到山西省武鄉縣刀把嘴村。該所借用農家的石碾、鐵鍋、陶缸以及竹篩等物,因陋就簡地生產中藥製劑。.

由於日軍多次襲擾,製藥所曾移往武鄉縣笛子角村。後因幹旱缺水,影響生產,該所又遷回刀把嘴村。

1940年夏,製藥所改稱第十八集團軍野戰衛生部衛生材料廠。張其榜任廠長,溫萱任教導員。該廠除生產中藥製劑外,還用土法製作紗布、脫脂棉和急救包等衛生材料用品。

抗日戰爭時期,由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委鄧小平率領的八路軍一二九師,駐防太行山區。1939年春,為解決軍民防治疾病的需要,該師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從衛生部與野戰醫院中抽調管理幹部王業其帶領老中醫、警衛員和炊事員各1人,並帶1匹騾子於山西省黎城縣背坡村一廟內,創辦了一二九師衛生部製藥廠。王業其任該廠行政負責人。同年8月,自學中醫藥的傷殘軍幹韓剛,被調來該廠擔任技術負責人。製藥廠利用當地中藥材,加工生產了紫草膏等數種中藥製劑,因其療效顯著,受到了傷病員的好評。

1940年冬,為響應黨中央精兵簡政的號召,由孫儀之主持機構整編工作會議。1941年元月,決定以八路軍野戰衛生部衛生材料廠為主,與一二九師衛生部製藥廠合並於山西省武鄉縣安樂莊(舊稱圪壟角),定名為第十八集團軍野戰衛生部衛生材料廠。張其榜任廠長,溫萱任協理員,曹登益任特派員。

根據製藥生產與衛生材料的需要,衛生材料廠先後設立了5個分廠,1941年10月,為適應戰爭形勢的發展,又將5個分廠改編為製藥所、製造所和繃帶材料所等3個生產單位。年底,又合編為製藥所與製造所兩個生產單位。製藥所設在龍洞溝,所長韓剛。製造所設在溫莊,所長宣心愚。

衛生部衛生材料廠在山西省武鄉縣安樂莊期間,刀把嘴村的村民閻柴通為該廠負責運送藥材原料。因為條件十分惡劣,他早上隻能吃點黑豆和野菜充饑,結果在送藥材途中暈倒。

恰好彭德懷到焦龍洞藥廠視察遇到了暈倒的閻柴通,他急忙吩咐警衛員把閻柴通抬回廠部,從一個瓷罐裏取了兩包藥讓閻柴通服下去,並把此藥罐送給了閻柴通。

彭德懷還關心地詢問閻柴通:“還暈不暈?”並囑咐他:“你要早日康複,好好為黨工作。”

閻柴通頓時感覺心裏熱乎乎的,他捧著這個救命藥罐,禁不住感慨地想:這個藥罐,非同尋常,深含彭德懷的愛民情啊!為了感謝彭德懷的關懷,他一直把這隻藥罐保存了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