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文照:心泊天涯憶異邦(上)(1 / 3)

陳文照:心泊天涯憶異邦(上)

人物長廊

作者:吳誌菲

陳文照,1940年12月出生於江蘇無錫,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係。曆任教育部外語教育司職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歐洲處職員,中國駐西薩摩亞大使館隨員,外交部美大司加澳新處科員、二秘,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一秘、研究室主任,外交部美大司加澳新處處長,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一秘、政務參讚,中國駐加拿大多倫多總領事,中國駐新西蘭兼駐庫克群島大使等職。

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陳文照常駐國外30年,先後在西薩摩亞(1997年更名為薩摩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庫克群島工作,用自己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去體驗異邦風情,見證外交風雲變幻。

“留蘇預備生”的命運與時代共浮沉

時間追溯到1960年夏,緊張有序的高中生活轉眼過去了,擺在20歲的陳文照和同學們麵前的現實問題是如何選擇高考誌願。

陳文照回憶,“記得是1960年8月13日,我接到通知去無錫縣中學與江蘇省高考辦公室的同誌見麵”。原來,經學校推薦、嚴格政審和選拔,陳文照被錄取為留蘇預備生了,他是無錫地區僅有的5名留蘇預備生之一。

隨後,陳文照一行5人在無錫火車站集合,愉快地坐上北上的列車,去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簡稱二部)報到。在這裏,來自全國各省市的300多名新生將努力學習俄文,為留蘇做準備。

誰知不久中蘇關係惡化,這批留蘇預備生被通知不再去蘇聯留學,陳文照和大多數同學一起被分到英文係學習。

高中學俄文,在北外卻改學英文,這讓陳文照一時很不適應。老師讓陳文照帶麵小鏡子,發音時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嘴形是否正確。於是,陳文照每天清晨在校園對著鏡子練習發音,慢慢地摸到一些規律,學習興趣也濃起來。那時,北外英文係進行了教改試點,把傳統的精讀為主、泛讀為副,細扣語法的教學方法合二而一,形成既非精讀也非泛讀、注重聽說實踐的新教學法,以達到擴大知識麵,提高聽說能力的目的。教改試點工作由北外英文係教授李秉漢負責,陳文照所在的班被李秉漢選擇為試驗班。陳文照和同學們在李秉漢教授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的英美文學作品和時事評論,擴大了知識麵,聽說能力也有提高。

經過5年的刻苦學習,1965年8月,大學畢業的陳文照被分到高等教育部外語教育司工作。然而,上班沒幾天,陳文照就和另一位同事作為“四清”工作隊隊員,被派到懷柔縣崎峰茶公社河北大隊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6年6月中旬,“四清”運動結束前夕,陳文照入了黨。隨後,“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席卷全國。1969年10月,陳文照被下放到安徽省鳳陽縣“教育部五七幹校”勞動鍛煉,在那裏一呆就是2年。1971年11月,陳文照和愛人王雪瑜被調入外交部。

也許從被選拔為留蘇預備生起,陳文照的命運就注定與外交聯係在一起。

民間友誼格外動人心弦

踏入外交領域的30年間,陳文照從普通工作人員步步走來,直至駐外大使,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上既經曆了風雨,也欣賞到風光。30年的外交生涯,使陳文照深深體會到,外交並不僅在高層,平凡百姓同樣能成為外交主角,隻要用心交流,就能架起友誼橋梁。

陳文照在西薩摩亞工作時,每到星期天,當地的孩童都會手提一個椰子葉編的簍子,給他送來幾斤活蹦亂跳的大蝦。每當這個時候,陳文照便會想起自己小的時候捉蝦的情景。“撕下幾根棕櫚絲,彎成一個活絡圓圈,結在筷子上。中午時分,大人都在家休息,我們一幫孩子跑到池塘邊的柳陰下麵捉蝦子。”陳文照的描述非常生動,“先把棕櫚圈悄悄伸進水裏,套入蝦腿,突然一提,大蝦就被逮住了”。當他向西薩摩亞孩子問起他們捉蝦的方法時,那些孩子都不回答,隻報以純真的笑聲。

1975年,陳文照作為譯員出席中國工藝美術展覽赴澳大利亞巡回展出活動。那次展覽共展出500餘種珍貴工藝品,每天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參觀。當時參觀這個展覽的澳大利亞朋友曾將這個展覽喻為一壇鮮花。陳文照說:“鮮花固然絢麗,但是,格外動人心弦的卻是彌漫在這工藝美術展覽花壇中的中澳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在展覽期間,陳文照作為譯員為來參觀的觀眾進行講解,讓他感動的是有許多觀眾並不是藝術工作者,甚至不是工藝品愛好者,他們爭相前來參觀展覽的目的不是為了湊熱鬧,也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希望通過展覽更多了解中國。“有一個年輕的藍領工人,名叫亞倫·鄧尼爾,他曾隨澳中友協組織的旅行團訪問過中國,但因為時間短,對中國的印象還不深刻。於是,他利用工間喝茶休息的時間,小跑步趕來參觀。他先後來了3次,每次都是站在壁毯《長城》前,看了又看,真是流連忘返。”

讓陳文照更難忘的是,他下榻的旅館的一位名叫瑪麗的接待員。每次出去布展,陳文照所住房間的鑰匙都放在旅館接待室,回旅館時,他說取房間鑰匙,瑪麗總是微笑著把鑰匙遞給陳文照。有一次,瑪麗主動問陳文照:“你是從中國北京來的?”陳文照點頭稱是。得知陳文照是中國工藝美展的工作人員後,瑪麗顯得很驚喜。陳文照問她是不是想去參觀展覽,她說是,又問陳文照可不可以給她講解,陳文照表示當然可以。次日上午,瑪麗果然來了,她連連驚歎中國工藝品的精美絕倫。休息時,陳文照請瑪麗喝咖啡,瑪麗坦言,以前她對中國很不了解,中國在她的印象中是被歪曲的。當陳文照回到旅館時,瑪麗將一個刻有澳大利亞地圖和袋鼠的開瓶起子送給陳文照,她幽默地說:“有了這枚起子,你可以打開更多的閉塞的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