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一代天驕(1 / 3)

一、蒼狼家族

成吉思汗的始祖是高車後十二姓的乞顏氏。據《元朝秘史》記載,乞顏氏是從蒼狼開始的。周穆王時期,中原之外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在西北方有一個部族聯盟,以犬為圖騰。圍繞這個犬部族,又衍生出另外一些以其他動物為圖騰的部族。在這些部族中,有四個部落崇拜蒼狼,他們認為蒼狼有靈性,冷厲,迅猛,因而便以蒼狼為部落圖騰,稱自己體內流有蒼狼之精血,藉此得蒼狼之庇護。另外還有四個部落,均以白鹿為圖騰。蒼狼與白鹿兩個部落相處融洽和睦,世代婚姻。後來,周穆王發兵攻打犬部落。此次征討不僅使犬部落受到重創,而且使犬部落的邊翼——蒼狼部落和白鹿部落也幾乎滅絕。好在這兩個部落還有四個人幸免於難,即乞顏氏與通古斯兩對夫婦。

避過了刀箭之災,在亂世中保全性命的這四個人逃到林木茂盛的阿爾泰山區,為了確保安全,他們一直到達山區深處。在森林林蔭中,他們繩床瓦灶、結草為篷,以僅存的那一點珍貴的骨血繁衍了一個他們無法預知的龐大家族。那個家族在若幹年後威名遠揚,狼一樣雄踞在蒼茫的蒙古草原上。

然而,蒼狼子孫能夠馳騁草原,走出阿爾泰山卻足足經過了一千五百年。蒼狼子孫用千年的時光醞釀的走出大山的想法,莊重嚴肅、悲壯如詩,以至於他們不走則已,一走就走到了極遠的地方。走得最遠的要屬翁吉刺氏族的分支,即斡勒忽那惕部落。這支部落入駐了大鮮卑山拓拔祖先石窟的周圍地帶。在那裏,他們生活在女真文化的氛圍中,《魏書》曾將此稱之為“烏洛侯國”。

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顏氏族卻沒走那麼遠,出阿爾泰山沒多遠就加入了住在鹿渾海西北的高車聯盟,此後就在那純淨的白花綠草間繁衍生息。後來,乞顏氏族又遷徙到了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在那裏生息繁盛起來,此後的乞顏氏便與那裏的青山碧水結下了深厚的難解之緣,並最終在那裏建立了大蒙古國。

二、天然之海

貝加爾湖養育了蒙古王朝。當年的蒙古人遠離中原,在普通的中原人眼裏不過是漠北的“蠻族”而已。而在中原的堪輿大師看來,人無所謂“蠻”與“儒”之分,隻有“福”與“禍”之別;地不分南北,隻有“旺地”與“衰地”之分:山不在高低,隻有“藏龍”與“無龍”的天壤之別。所以,當年的中原堪輿大師如果跋山涉水來到貝加爾湖畔,一定會斷定此地是一塊“風水寶地”,究其原因,是因為貝加爾湖是一座大的“水城”。水城即以水為範式之城,水城的作用在於界水,水有界了則生氣不散,生氣蓄積之地,必是“風水寶地”。堪輿術還認為,如果是海水,以其潮頭高,水白色為大吉;如果是江河之水,以其環抱屈曲為大吉;如果是溪澗之水,以其悠緩為大吉;如果是湖泊之水,以其一平如鏡為大吉。這都是從水的大勢而言,在大勢之下,另有吉凶。貝加爾湖湖域廣闊,從水的大勢而言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吉地。

貝加爾湖不僅是一座廣闊的“水城”,而且平靜得如“天然之海”。“貝加爾”意思就是源於布裏亞特語的“天然之海”之意。通古斯人則把貝加爾湖叫做“拉母”,意思是“海”。布裏亞特人或蒙古人把它叫做“貝加爾大拉衣”,意思是“自然的海”。

廣袤的草原上,有色楞格河等大大小小百餘條河流源源不斷地流入貝加爾湖中,這些河水滔滔不絕,流了千百萬年仍不停歇,仿佛一曲悠長的草原之歌,將白茫茫的歲月推向遼遠的深處。

貝加爾湖雖然處於幹燥寒冷的疆域,卻不似其他湖泊,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幹涸,貝加爾湖之水在歲月流逝中非但不減,反而日有所增。充盈碧透的湖水,使貝加爾湖的夏天爽快清涼,冬天溫暖和煦。在它的東岸,即海都蒙占王朝建都之地,可見奇維爾奎灣,周圍遍布小島,樹木稀少卻青翠。當年,前來歸附海都的草原各部族人攜老拖小,趕著牲群,經過奇維爾奎灣時,都會不自覺停下腳步,被那裏繁星一樣的小島和猶如綠蠟凝結在葉片上的樹木所吸引。沿著貝加爾湖西岸前行,可見深灰色岩群中矗立的佩先納亞港灣,港灣兩側均為懸崖峭壁,大小不一,壯觀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