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城市,聆聽大自然(1 / 2)

紫陌紅塵,嘻嘻嚷嚷。大千世界,熱鬧非凡。

作為一名都市中人,身居一個幹旱少雨,冬冷夏熱,春秋多風沙的內陸城市裏,長年累月地呼吸著飄浮的工業廢氣和混濁的汽車尾氣,日複一日地穿梭遊離於高樓林立的夾縫間,為生活,為事業,為信念,一方麵終日忙忙碌碌,不厭其煩,另一方麵又常常不勝其擾,不得其所。

走出城市,回歸自然,遠遊到戶外,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在山光水色之中,感悟自然界的遼遠、曠達、美麗、和諧……已成為現代人自我心理調節的一個普遍而有效的方式。

愛極了陶淵明那種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的灑脫情懷吧。每次在讀到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段逍遙風雅的文字時,總是不由自主地魂不守舍,心馳神往。恨不能立刻卸掉所有的思想包袱,卸下中規中矩的西裝革履,換上輕便舒適的布衣布裙布鞋,全身心地溶入清曠寥廊的青山綠水之中吧。

曾夢想,做一個山中農婦,每天行走在山魂水魄中,手持一柄鋤,秉耘於田間地頭。“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這種世外桃源般的農家生活,何等樸素,何等自在,卻又是何等的幸福安寧。

曾夢想,日落黃昏月上柳梢之際,靜坐山林,對月迎風,清茶一盞,望斷天涯夜無愁,搜盡奇峰寫文章。在現代文明之外,將紅塵之內的功名利祿,榮辱成敗,病痛憂傷,生死困惑,統統遺忘。

曾夢想,在夜色涼如水的傍晚,獨臥天階,清風在耳,野花飄香,醉看牽牛織女星。仰望星空與神靈,並非想要祈求什麼,隻因這份天上人間的愛情,失落在白天,回歸於夜晚,美麗的讓世人沉醉了幾千年,仍回味悠長。

夢想總是那麼多,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地追求。在追夢的路上,人,總會有身心勞累的時候。當心乏力疲時,就讓我們遠足吧。在旖旎的自然風光中,放鬆心情,淨化靈魂。

抖落風塵,洗盡鉛華。小隱鄉村,漫步山野。筍岩村落,炊煙嫋嫋。

蓬門蓽戶,寧靜祥和。安然入夢尋日遲,桃花源裏度清秋。月出如畫,日落如詩,一幅幅田園景色,有吟誦不盡的詩情畫意。

佇立在山之巔,水之涯,總會情不自禁地感慨萬端:造化鍾神秀啊!

山,雄渾巍峨;水,靈動纏綿;雲,輕徐飄逸。山傍水,水依山,雲繞峰。每一座山,每一澗水,每一片雲,都是唐詩宋詞的完美契合與原始印證。

山流水,悅人耳目濯人心,大自然是人類最動情的戀人;獨坐幽簧,且將心事付瑤琴,大自然是人類最貼心的愛人;弦不計澀,調貫東西南北中,大自然是人類最寬容的朋友;曲半歌闕,弦斷亦可怡然聽,大自然是人類最相通的知音。

往今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自然充滿生機和啟迪。有文人曾用了一句禪意十足的話概括出人生知、行、得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在這三重境界裏由人修煉成龍,誰都不得而知。

但要堅信,在踏遍千山萬水,經曆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雨露滋潤後,眾多平凡如的人們,心中也一定會生出與文人墨客一樣的感受:置身在禪意盎然的風景中,一顆被生活的激流汙染很深的心會變得純潔,臉上僵硬的肌肉會變得柔和。而且你會突然感到,平日被你欣賞的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這會兒變得黯淡無光。同自然相比,人類任何偉大的業績,都不具有永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