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這首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恬靜優美的鄉村生活景象,無人不向往!
大部分孩子都沒有農村生活的經曆,除非他們本身或他們有親戚住在農村。
他們隻知道牛奶來自於奶牛,雞蛋來自於母雞,以及羊毛產於綿羊的身上,但是當他們在喝牛奶、吃煎蛋卷或是穿羊毛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並不知道水果和蔬菜是怎樣種出來的。雖然很多孩子在電視上看到過或在書中讀到過,他們還是不相信農村的公雞會在早上打鳴。
如果你的孩子不太清楚牛奶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你可以用一下午的時間帶你的孩子去參觀一次奶牛場。你的孩子也許可以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給奶牛擠奶;你也可以帶孩子去養雞場,在雞籠裏撿雞蛋;你也可以帶孩子去果園,讓孩子看看水果生長的模樣,並親手采摘一些水果帶回家。
這樣的參觀活動會給你的孩子很多親身感觸,讓他真正明白他平時吃的東西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討論那些在農村學到的知識。
如果你是喜歡冒險的那一類人,你當然也可以安排去農村度一次假。
這樣不僅可以讓你遠離喧鬧的城市,還可以讓你的孩子學到很多的知識。
有些大城市的郊區有這種提供宿夜床位和早餐的農莊都會允許孩子們去幫著撿雞蛋,給奶牛擠奶,或是騎小馬駒。如果你家在農村有親戚,可以讓孩子住到那兒,過一過真正的農村生活,他會學到更多的農業知識,見識一種與城裏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真正的孤獨要到陌生的、僻靜的地方去尋找,最好還不要有引人人勝的美景。也許一片藍天、一片曠野,是最佳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在一個仲秋的午後呢?獨自來到郊區的曠野,一切都如我們想象的,既使有一些天籟之音,也不影響我們傾聽一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時候,整個人都會輕鬆下來,真的可以什麼都不想,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現代人總是更缺少獨處的機會,因為他們總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但忙碌的生活過久了,偶爾也會想:如果擺脫工作,擺脫雜務,獨自一個人呆上一段時間,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如果可以獨自一人,不受幹擾地做自己的事,沒有義務,沒有責任,隻有寧靜、輕鬆和舒適,想想好像是很愉快的事情。而事實上,如果我們真有這樣一段時間,我們反而會因為害怕孤單而早日回到忙碌的環境中。我們會忘記也會原諒一切,反而出自真心地想念有事做的生活。忙慣的人往往害怕清閑,覺得這根本不是享受,而是恐怖。最可怕的是胡思亂想。想到高興的事還好,如果想到不愉快的事,會立即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如果身邊還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真想死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