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國內外文獻發現,眾多文獻報道了腹水細胞學陽性與子宮內膜癌預後的關係,但是結論並不一致。
一些研究認為,腹水細胞學陽性的患者腫瘤的複發幾率會增加,並且可降低其5年生存率。國外學者Takeshima[6]等對534名子宮內膜癌患者隨訪發現:具有中危和高危因素的腹腔細胞學陽性和陰性患者的5年無瘤生存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認為腹水細胞學陽性是影響其預後的危險因素。Saga[7]等學者回顧性分析了307名病灶局限在子宮的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發現腹水細胞學陽性的患者占總患者的10.4%,但是其5年生存率卻為83%,顯著低於腹水細胞學陰性的患者五年生存率(97%),且進行多因素分析,認為腹水細胞學陽性及病理分級是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接著,學者Taskiran[8]等對461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腹腔細胞學陽性可以預測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的發生,可以影響患者預後。隨後,學者Fujiwara[9]等對134名Ⅰ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分析發現:腹腔細胞學陽性患者的大網膜轉移率(15.4%)明顯高於腹腔細胞學陰性患者(1.7%),其預後也較差,認為腹腔細胞學陽性是影響患者預後的危險因素。最近,學者Garg Gunjal[10]等對14 704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了一項大樣本研究,其腹水細胞學陽性率為3.16%,多因素分析發現:腹水細胞學陽性是影響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當然針對我國情況,國內也有相關報道。吳玉梅等[11]回顧性分析了北京婦產醫院1960年9月~2001年8月有手術病理資料和隨訪記錄的764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最後得出結論:宮旁轉移、腹水細胞學陽性和肌層浸潤深度是宮內膜癌卵巢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最近複旦大學任玉蘭教授[12]對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收治的315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腹腔細胞學陽性與多個子宮內高危因素和子宮外轉移危險因素密切相關,是影響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腹水細胞學檢查應繼續作為全麵分期手術的步驟之一,並將結果單獨進行報告,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近年來一些研究又得出不同的結果,有些學者認為腹水細胞學陽性的患者其預後較陰性者並無差異。早在2003年,國外學者Kasamastsu[13]就對病灶僅局限於子宮的28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腹水細胞學陽性者其5年生存率及3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91%,90%,而陰性患者分別為95%,94%,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並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僅有肌層浸潤深度和腫瘤分化程度是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而腹腔液細胞學陽性並不是影響其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並且輔助治療對這些腹水細胞學陽性的患者也無明顯的療效。腹腔液細胞陽性需合並宮外轉移或不良病理分級等因素才影響預後。接著,Tebeu PM[14]等對278例I期和53例 IIIA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腹水細胞學陽性本身並不會增加患者死亡率,需要合並其他高危因素才能影響患者生存率,並建議對子宮內膜癌FIGO分期標準進行重新評估。在2009年,Stephanie L[15]等對ⅢA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Meta分析,發現腹水細胞學陽性僅增加患者宮外轉移的風險,但是與淋巴結轉移、肌層浸潤和脈管內轉移無相關性。而在2010年,國內學者潘玫[16]對93例臨床Ⅰ、Ⅱ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腹水細胞學陽性患者共有14例(15.1%)。所隨訪的71例患者中1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腹腔液陽性僅2例。腹水細胞學陽性與陰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85.7%和80.7%(P
綜上所述,目前對於腹水細胞學陽性是否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的預後,國內外仍有爭論。雖然2009年FIGO分期已經不再將腹水細胞學結果列入分期依據內,但是現在國內外很多學者仍然主張全麵的手術及病理分期應常規進行腹腔衝洗液腹水或細胞學檢查。並有大量研究發現單純腹水細胞學陽性若不合並其他高危因素時並不會改變其疾病的進展和預後,這類患者術後可以僅進行觀察隨訪。但是腹水細胞學陽性若同時合並其他高危因素仍然是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對於這類患者術後應給予積極的治療。由於目前研究均為回顧性研究,且腹水細胞學的陽性率較低,導致樣本量較小,所以並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故仍然需要更多研究去對此加以論證,未來可通過各種隨機對照研究去進一步評價這類患者預後情況,是否需要術後給予再治療,甚至可以對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但是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本文仍然認為腹水細胞學陽性結果在子宮內膜癌的診治中具有重要價值,尤其是當其合並相關高危因素,可以影響到患者預後及治療方案的選擇,仍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所以我們臨床醫生應重視術中收集腹腔細胞學送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Shepherd JH. Revised FIGO staging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J]. Br J Obstet Gynecol,1989,96:889-892.
[2] Creasman W. Revised FIGO staging for 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J].Inter J Gynecol Obst,2009,10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