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給異度空間下一個能夠被廣泛認可的定義,是所有神學家和科學家都頭疼的問題。科學家試圖為一切靈異現象、超自然現象找到科學依據,從而否認異度空間的說法;神學家則積極采集各方證據,訪問無數目擊者,讓大眾相信異度空間的存在。這個爭執隨著科學的誕生而誕生,也隨著科學的不斷完善而加深。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對異度空間的相信要比對科學的信賴久遠許多,它應該是伴隨人類誕生而產生的。那麼究竟要如何定義異度空間?它基本包括幾個方麵:靈異現象、神秘生物、不明物體等一切超自然現象。
在人類古文明中,尚未發現科學的萌芽,我們的祖先就靠親身經曆來總結生活經驗,並逐漸形成常識係統。當一些現象不在常識可解釋的範圍之內時,我們的祖先就會把它們歸為來自異度空間的神秘異象。比如,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有四季,為什麼火山會爆發,為什麼雪原會崩塌,為什麼會做夢……人們找不到一個可以解釋的依據,便編出了各種各樣的神祇來自求多福。其實這些現象如今都能用科學解釋,但在當時卻是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同樣的道理,UFO、靈魂、奇怪生物、魔法巫術,這些在如今都沒有找到科學根據的事物或現象,一樣被現代人放進了異度空間。
這本書裏沒有觀念,隻有一些盡可能確鑿的資料和盡量客觀的分析,它所呈現出的正是這種態度:信則有,不信則無。必然有人對閱讀它產生這樣的疑問:關注這些科學之外的事物、現象是否有價值?這要問問當年的牛頓、開普勒,他們一心一意研究占星術,是否有價值?很多時候,科學與非科學隻有一線之隔。急著否定或急著肯定,恐怕都不是正確的探索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