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時候,南朝的梁武帝是曆史上最虔誠護持佛法的君王。他在位的時候,曾經廣建佛寺,修造橋梁道路,造福百姓,一本佛門的慈悲心腸為國為民。
當時達摩祖師從天竺來中國弘法,梁武帝一聽到印度有位大師來到中土,就非常虔誠地禮請他到朝廷說法。
見了麵以後,武帝問達摩祖師說:“像朕這樣為了佛法建造寺廟、印經書、造橋修路,做了這麼多的善行,會有什麼樣的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道:“了無功德。”
梁武帝聽了非常不高興,就問為什麼,達摩祖師默然不答。
達摩祖師見與梁武帝心意不契,知道弘法的機緣尚未成熟,因此遁入少林寺壁觀修行,人稱壁觀婆羅門。
養心法語
真正的福德(功德)與福德性不一樣,梁武帝所做的是福德,而福德性則是我們自己的真如自性。
這裏麵有無量恒沙的功德,你做了功德,它沒有多一點,你沒有做功德,它也沒有少一點,因此“如是功德不以事求”。梁武帝用福德來問達摩祖師,而達摩祖師用福德性來為他解釋,所以兩個人不相應,難怪達摩祖師會拂袖而去。
事實上,梁武帝的善行,並非無功德。禪師所言的“了無功德”,是說明在禪心裏是無相的、妙莊嚴的功德,不能以一般事相上“有無”對立的觀念來計較功德的多少大小。我們唯有超越“有無”對待的妄執,超越“大小”對待的分別,才能透視諸法“是無是有,非無非有,是可有是可無,是本有是本無”的實相。這種超越向上,是禪家必經的途徑,這種境界才是禪家的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