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靳三針療法(1 / 3)

靳三針療法,是嶺南針灸的一個學術流派。靳瑞教授是創始人,是這個療法的代表。

“三針”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一是某些病症針刺三次即控製症狀;二是某種疾病用三個特定的穴位治療,如腰痛取腰三針,肩周炎取肩三針等;另外有些是三個穴位的組合,如手三針是曲池、外關、合穀,主治手疼痛和上肢癱瘓等。

“三”是單數,屬陽。“三”是少陽,陽氣初生,朝氣蓬勃,漸而隆盛;“三”諧音“生”,生生不息,無限擴展之意。

一、四神針

定位:百會前、後、左、右旁開1.5寸。

主治:智力低下、癡呆、頭痛、頭暈。

二、智三針

穴組:神庭穴為第一針,左右兩本神穴為第二、第三針。

定位:神庭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本神穴——在頭部,當前發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的交點處。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礙。

三、顳三針

定位:耳尖直上,發際上二寸為第一針,在第一針水平向前後各旁開一寸為第二、第三針。

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腦動脈硬化、耳鳴耳聾、偏頭痛、帕金森氏病、腦萎縮、老年性癡呆。

四、腦三針

穴組:腦戶、左右腦空。

定位:腦戶——在後頭部,當枕外粗隆上凹陷處。

腦空——在腦戶左右各旁開2.25寸處。

主治:肢體活動障礙、軀體不平衡。

五、手智針

穴組:內關神門勞宮

定位:內關——正坐或仰臥位,仰掌。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勞宮——在手掌心,當第二、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握掌屈指時中指尖處。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弱智兒童多動症、癲癇。

六、足智針

定位:湧泉為第一針;蹠趾關節橫紋至足跟連線中點為第二針,又稱泉中穴;泉中穴向內旁開0.8寸為第三針。

主治:弱智兒童自閉症、啞不言。

七、手三針

穴組:曲池外關合穀

定位:曲池——在肘部,屈肘,當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

外關——在腕背橫紋上二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合穀——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平第二掌骨中點處。

型治:上肢癱瘓。

八、足三針

穴組:足三裏三陰交太衝

定位: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太衝——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主治: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

九、肩三針

穴組:肩Ⅰ針肩Ⅱ針肩Ⅲ針

定位:肩Ⅰ針——正對肩峰下凹陷處。

肩Ⅱ針——肩Ⅰ針前約2寸凹陷處。

肩Ⅲ針——肩Ⅰ針後約2寸凹陷處。

主治:肩周炎、肩關節炎、上肢癱瘓、肩不能舉。

十、頸三針

穴組:天柱百勞大杼

定位:天柱——在頸部,斜方肌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

百勞——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開2寸。

大杼——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頸椎病、頸項強痛。

十一、背三針

穴組:大杼風門肺俞

定位:大杼一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

風門——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背痛。

十二、腰三針

穴組:腎俞大腸俞委中

定位: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

委中——在膕窩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勞損、性功能障礙、遺精、陽痿、月經不調。

十三、膝三針

穴組:膝眼梁丘血海

定位:膝眼——屈膝,髕韌帶兩側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髕骨外上緣上二寸處。

血海——屈膝,在髕骨內上緣上二寸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主治:膝關節腫痛或無力。

十四、踝三針

穴組:解溪太溪昆倉

定位: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跨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太溪——在足部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