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白內障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白內障是眼睛內晶狀體發生混濁由透明變成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初期混濁對視力影響不大,而後漸加重,明顯影響視力甚至失明。隨著世界人均壽命的延長,白內障患者將不斷增多。在世界範圍內白內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現在世界上大約有2千萬人是由於白內障而致盲,另有1億白內障患者需要手術恢複視力,在大多數的非洲和亞洲國家,白內障至少占盲人的一半。據我國調查的結果,白內障也是我國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
(二)病因病機
醫學上稱白內障。人的眼睛猶如一部照相機,晶狀體就像照相機的鏡頭,而人眼眼底的視網膜則相當於膠卷。白內障就如照相機的鏡頭變混濁了,光就難以照射至視網膜,也就難以得到良好的圖像。在全身老化,晶體代謝功能減退基礎上加上遺傳、紫外線、全身疾患、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即有可能形成本病。
(三)臨床表現
部分老年人平時需要戴老花眼鏡來看書讀報,但忽然,他們發現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開心,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返老還童”了,事實上,這卻不是個好兆頭,這是白內障的早期症狀之一。
常見的症狀是視物逐漸模糊,有時會覺得光線周圍出現光圈以及物體的顏色不夠明亮。若是在夜間開車的話,會覺得對麵過來的汽車車頭燈太刺眼而感不適或煩躁。但一般而言,症狀發展的過程相當緩慢,並視晶狀體最混濁的位置及其發展過程而定。
(四)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相應的眼底檢查,可以很容易診斷本病。本病與年老有關。50~60歲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的達8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達100%。
(五)治療
目前市麵上有不少白內障點眼藥,但有無療效尚不明確。手術是已經證實的最有效治療白內障的唯一途徑,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過去,白內障要等完全成熟了才可以手術,把晶體內的混濁物連同囊袋一起取出來,術後要配戴厚重的凸透鏡片矯正視力。現在,我們選擇一種顯微手術方式,在顯微鏡下把晶體內的混濁物取出,保留囊袋,植入人工晶體,使術後視力迅速恢複。近幾年,更在後者的基礎上發展了超聲乳化手術。
(六)預防
1.八項對策
(1)戴太陽鏡:太陽眼鏡可以擋住紫外線,防止它損傷眼睛,主要是晶狀體,從而減少白內障的發生。選擇太陽眼鏡時,鏡片一定要有防紫外線的功能。60歲以後視力下降的老年人,如戴上黃褐色的太陽鏡,有助於防止視力進一步減退和預防白內障的發生。
(2)多喝水:人體在發生脫水的情況下,體內液體正常代謝紊亂,就會產生一些異常的化學物質,損害晶狀體,導致白內障發生,而對已有白內障的患者,脫水可使病情加劇。因此,應多補充水分。
(3)多服維生素:人眼中維生素C的含量大約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隨著年齡增長,營養吸收功能與代謝機能逐漸減退,晶狀體營養不良,維生素C含量明顯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狀體變性,導致白內障發生。每天服用100~200毫克的維生素C可預防白內障。
(4)少食鹽:把每日的食鹽量控製在3~5克,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5)適當服用阿斯匹林:適當服用阿斯匹林也有減慢白內障病程進展的作用,控製在每公斤體重0.1~1.0毫克/日,但該藥對胃粘膜刺激性較大,故應飯後服用。
(6)少吸煙:眾所周知,長期吸煙可導致肺癌,很少有人知道吸煙也會導致白內障。有研究表明長期吸煙者白內障的發生也明顯高於不吸煙者。煙鬥吸煙者更為明顯。
(7)懷孕早期防生病:母親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妊娠前3個月內,應謹防感冒、發熱、風疹、蕁麻疹等,一旦發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免對胎兒造成損害。孕婦懷孕三月內身心健康可減少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
(8)控製血糖:糖尿病病人如果血糖控製不穩定,很容易導致眼睛疾病,如白內障、眼底出血、青光眼等。故應將血糖控製在理想範圍內。
2.四條法則
(1)注意眼睛的防護,防止機械性、放射線對眼睛的損傷,教育兒童不要用銳器打鬧,不要玩危險玩具。
(2)用眼應以不覺疲倦為度,並注意正確的用眼姿勢,距離、光源是否充足等。每用眼一小時左右,讓眼放鬆一下,如閉眼養神、走動、望天空或遠方等,使眼得到休息。盡量不要長時間在昏暗環境中工作。
(3)堅持定期按摩眼部,可做眼保健操進行眼部穴位按摩。通過按摩,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環,提高眼球自身免疫力,從而延緩晶體混濁的發展。
(4)保持心情舒暢。要避免過度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保證全身氣血流通順暢,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睛明、承泣、四白、太陽、瞳子髎、絲竹空、魚腰、陽白、攢竹、風池、合穀、光明。
2.定位
睛明—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承泣—目正視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四白—目正視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
太陽—眉梢與目外眥中點,向後一寸凹陷處。
瞳子髎—目外眥旁,眶外側緣處。
絲竹空—麵部,眉梢凹陷處。
魚腰—目正視瞳孔直上,眉毛中。
陽白—目正視瞳孔直上,眉毛上1寸。
攢竹—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風池—項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合穀—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緣中點處。
光明—小腿外側,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二)自我按摩法
1.抹眼用雙手手指從印堂穴開始分別從上下眼眶及眼球抹至太陽穴,並在印堂及太陽處加力按壓,操作共5分鍾。
2.揉眼球用雙手手指輕柔地揉動眼球,操作1分鍾。
3.點穴對前述諸穴進行點按,以酸脹為度,每穴1分鍾。
4.拿風池雙手拇指對雙側風池穴進行點按,以酸脹為度,操作1分鍾。
第二節 鼻炎
一、疾病概述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症。鼻炎的表現多種多樣。從鼻腔粘膜的病理學改變來說,有幹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從發病的急緩及病程的長短來說,可分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雖發病緩慢、病程持續較長,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稱,如變態反應性鼻炎(亦即過敏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現將各種鼻炎的特點簡介如下:
(一)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層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稱“傷風”、“感冒”,常並發咽、喉及氣管的上呼吸道炎症。病情一般經過7~14天便逐漸好轉。抵抗力強者可不治自愈。此病具有流行性,常與季節,環境和氣候變化有關,一般以春、秋、冬之交氣候變化不定的季節最盛。
1.病因病機常因病毒感染而發病,常見的致病病毒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其中鼻病毒和冠狀病毒感染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當機體因全身和局部因素而抵抗力下降時,鼻粘膜的防禦功能遭到破壞,病毒入侵而發病。
(1)誘因
①全身因素:多有受涼史、煙酒過度、過於勞累、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及其他全身慢性疾病。
②局部因素:鼻腔慢性疾病及鄰近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等。
2.臨床表現急性鼻炎初起,因為鼻粘膜血管收縮,粘膜缺血,所以表現為鼻腔幹燥、疼痛。半天或1天以後,鼻粘膜血管開始擴張,腺體分泌增加,便出現鼻塞、流大量清水鼻涕,此時,常伴有發熱、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狀。檢查可見鼻粘膜充血、鼻甲紅腫、鼻道內有粘液性分泌物存留。到後期,白細胞大量滲出,粘膜上皮脫落、滲出,這些滲出物瘀積於粘膜表麵,形成膿性分泌物。全過程約7~10天即可痊愈。但如果休息不好,治療不及時,就有可能使病情加重而出現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