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序論(二)(1 / 1)

第二節研究內容和研究工作程序

一、研究內容

研究長江中下遊的漢水水係、巢湖水係、青弋江水係、水陽江水係等的江河、湖(庫)和部分泉水中水相、生物相和沉積相中元素背景含量。

水相中研究原水和過濾水元素含量的差異;不同水期對水中元素背景值的影響;不同類型水中元素背景值的差別等。

沉積物元素背景值是集水區地球化學的綜合反映,由於不同類型水體所處環境條件的差異,水的搬運、沉積作用的不同,從而造成沉積物質的礦物組成和粒度的不同。因此,在對沉積物元素背景值研究中,重點研究沉積物粒度、礦物組成等對元素背景值的影響,而為便於各地沉積物中元素背景值差異的比較,均采用統一的粒徑。

水生生物元素背景值則以主要經濟魚為代表樣品,特別是分布比較普遍的鯉科魚類的肌肉為主,研究其化學元素的組成與含量。

水體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是一項應用基礎性研究成果,它可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多學科的發展。環境背景值可為製定環境標準、計算環境容量、開展環境區劃等方麵提供科學依據;為工業用水及水利水電事業的發展提供基本的水質參數;為地球化學找礦、地質學、地理學、生物學等,特別是陸地水化學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料。對營養元素背景值的調查結果將會促進農、漁業用水的科學管理,提高施用肥料、飼料中微量元素科學化、定量化水平;對元素背景值的調查結果,將為保護人群健康,探索對地方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礎數據。

二、研究程序

區域水體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是一項多學科綜合性的應用基礎研究課題。根據對背景值概念的理解和國家科技攻關的要求,在長江中下遊水體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中,其工作程序即從布點、采樣開始,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結果表征四個方麵。對這些工作的要求是布點、采樣過程代表性要強,采集的樣品既要符合背景值的要求,又要能反映區域地球化學特征;分析、測試要求準確、可靠,不同測試方法要校核,以便增強可比性;數據處理要合理,采用現代計算機手段,對樣點的水文、氣候、土壤、植被、岩性等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建立條件庫,同時對各樣點的水(原水和過濾水)、沉積物、水生生物所得到的分析化驗數據建立數據庫,以條件庫和數據庫為基礎,按不同條件不同方法進行判別、檢驗、統計,從而得出不同環境單元的環境背景值;結果表征要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既要考慮環境科學的需要,也要考慮多學科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要,因此我們在結果表征中,既用數值法,也采用圖示法。

總之,區域水體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工作是一項係統性比較強的工作,因此研究工作以係統論為指導,以地學綜合性為基礎,才會取得一個完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