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炌(1583—1650),號昭明,字淑賢。江西分宜山泗村人。天啟年間進士,授中書,考選戶科,初任中書舍人,後曆任戶科、禮科、吏科給事中,太常大理少卿、大理正卿、順天府尹、吏工二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禦史。
鍾炌是明朝有名的硬骨頭。鍾炌在縣、府讀書時,便以德行和文章著稱,受到分宜縣令徐聘和知府黃鳴喬的讚賞。
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鍾炌考中進士,曾擔任過中書舍人、太理寺卿、吏部侍郎、左都禦史。入仕後,鍾炌辦事縝密,為官正直。
明熹宗不理朝政,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東廠太監魏忠賢趁機專權。魏忠賢網羅親信,結黨營私。從內閣、六部到各省總督、巡撫衙門,都有魏忠賢的死黨,其中太監有王體乾、李永貞、塗文輔、李朝欽、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梁棟等30多人;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為之出謀劃策,號稱“五虎”;武臣有掌管錦衣衛的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專殺反對派,號稱“五彪”;吏部尚書周應秋、太仆寺少卿曹欽程等人內外呼應,號稱“十狗”;還有“十孩兒”、“四十孫”等爪牙盤踞各要害部門。
魏忠賢大肆消滅反對他的“清流”和正直官員。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魏忠賢以皇帝名義頒布禁令,拆毀全國所有書院。在士人心中享有崇高聲譽的東林書院、首善書院、關內書院、江右書院、徽州書院均遭厄運。同年,魏忠賢清洗了翰林院修撰文震孟、庶吉士鄭鄤。天啟四年(1624),聲勢浩大的倒魏風潮一過,魏忠賢立即瘋狂反撲。先迫令主張魏忠賢自動引退的內閣首輔葉向高辭官,接著將彈劾魏忠賢的楊漣、左光鬥、魏大中、高攀龍、趙南星等大臣罷官。這樣,內閣、六部、都察院等部門幾乎全部落入閹黨控製之下了。
魏忠賢見時機成熟,便大開殺戒,先後製造了“六君子之獄”和“七君子之獄”。
魏忠賢假傳聖旨,逮捕楊漣以及支持楊漣的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以追贓為借口,將六人嚴刑拷打致死。這就是“六君子之獄”。
魏忠賢又以“欺君蔑旨”的罪名,將支持楊漣彈劾魏忠賢的周起元、周宗建、繆昌期、高攀龍、李應升、黃尊素、周順昌逮捕入獄,嚴刑拷打致死。這就是“七君子之獄”。
鍾炌在朝廷任職期間,正值明熹宗重用大宦官魏忠賢,造成中國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宦官專政。魏忠賢勾結明熹宗的奶媽客氏,掌握朝廷大權,專橫跋扈,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殘害忠良,妄圖竊取帝位。
鍾炌是個耿介硬漢,沒有絲毫媚骨,不肯像依附魏忠賢的朝臣那樣向魏忠賢作揖下跪,不願與魏忠賢同流合汙。後來,鍾炌終於受不了朝廷上那種腥臭的空氣了。於是,他掛冠而去,過起了隱居生活。
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明熹宗駕崩,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崇禎是個勵精圖治的君主,早就看透了魏忠賢的狼子野心,登基剛三個多月就雷厲風行地懲治閹黨,將魏忠賢罷官流放了。魏忠賢畏罪自縊後,崇禎下令將其戮屍示眾。全國上下人心大快,鍾炌也重返朝廷。崇禎十一年(1638),鍾炌升任都察院左都禦史。有一天,有個巡撫發現奸人梁四為非作歹,交法司一審問,事情涉及內侍鄧希昭。去惡除奸是禦史的職責,身為左都禦史的鍾炌,經過與有關部門會審,決定依法將鄧希昭治罪。然而司禮內監曹化淳與東廠宦官王之心同鄧希昭是一丘之貉,他們利用職權,袒護同黨,借複審為由,改變供詞,要為鄧希昭翻案,還威脅鍾炌和一起參加審理的刑部侍郎張承昭,說:“如不改變原判,就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