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薩爾滸之殤(四)(2 / 2)

喬一琦跟著道:“薑元帥,我軍正迫切需要火器手,如此最好。”

薑景立隻好答應,無奈回營,喬一琦緊緊跟上。雖然兵力少,實力弱,但也是股力量,絕不能放棄。

薑景立離開,劉鋌很高興地稱讚李善載,“你雖有腳疾,卻仍不失李大元帥的風采。”然後轉向劉招孫,“立刻安置入親兵。”

朝鮮士兵紛紛高舉火槍,興高采烈地高呼。李善載滿麵笑容,致謝:“謝李大元帥!”

劉鋌將身後將領向他介紹,當到魏四時,他滿目驚喜,“魏四,你就是魏四啊,太巧了!”

眾人愣住。魏四尷尬笑了笑,“一定是李大爺告訴你的吧。”

“是啊,他說慧善在京城被你照顧得很好,你在遼東,讓我遇到好好感謝。”他與李慧善是叔伯兄妹。

哪知魏四臉色鐵青,並不領情,大喝道:“為兵者,當聽將令。你不聽薑元帥之令,離開自己的隊伍,怎能算忠義。哼,好自為之吧。”說完,魏四負手而去,令李善載好生尷尬。

包括劉鋌在內的眾人都不知魏四這無名之火從何而來。

魏四很清楚,朝鮮軍的結局是降金,也就是說李善載等人不會死。但到了明軍,存活的可能性還有幾分呢?他不願不想不希望更多人加入這支將要覆滅的隊伍中。

這夜的嚴寒比前夜更甚,幸有喬一琦又送來一批禦寒物資,但無人敢睡,生怕睡著後便再也醒不來。劉鋌以身作則,令劉招孫把親兵分成批進入大帳歇息,餘下的人不許站立不動,不停走路巡邏。

努爾哈赤這夜也未睡,大沙盤前,與眾貝勒以及幾位重臣商討具體的戰鬥方案。李永芳也在其中。

明軍的兵力部署、主要將領、進攻路線、會合時間和地點等等,從各個渠道彙集到赫圖阿拉,到了努爾哈赤這。他欣慰地望了眼四貝勒皇太極,很是高興。這是皇太極幾年來辛苦打下的基礎換來的成果。

“四兒,你先將明軍的進攻形勢說一遍。”努爾哈赤坐回。

“好,明軍分四路……”皇太極好不推辭,胸有成竹地在沙盤前將明軍進攻方案說了一通。很是流利,這是因為他事先已與範文程有過很詳盡的交流。

眾人湊過來,隨著皇太極的講解而不斷擺動腦袋。

“就目前傳來的消息,明軍並未有任何變動。”皇太極作結束語。然後向努爾哈赤行禮,“這也是因父汗英明。先派使節去朝鮮,使朝鮮隻能增援明軍數千羸弱之兵;又傳出假消息將襲擊山海關,使明軍不得不留下川貴兵駐守。”

“哈哈,都是膽小怕死之徒,略施小計便輕易瓦解。”努爾哈赤大笑著輕捋花白胡須。

“父汗英明!”眾人行禮。

努爾哈赤又走到沙盤前,與眾人一起看著沙盤,“諸位以為該如何應對?”

三貝勒莽古爾泰不屑地道:“父汗不用驚慌。不用您出馬,您坐鎮赫圖阿拉,我們四人分頭迎擊明軍四路便是。明軍武將中據傳這劉鋌最為了得,便由我去對付,把他的首級獻在父汗腳下。”他所說的四人是代善、阿敏、他自己、皇太極四位貝勒。

代善搖搖頭,“如此勞累,不如以逸待勞。我軍分兩部分,一部分守城,另一部分埋伏在城外,待明軍攻城之時,內外夾擊,讓明軍有來無回。”

阿敏不愛說話,也沒什麼主意,他隻會聽努爾哈赤的指令。畢竟不是親生的貝勒,低調些好。

這幾日,皇太極與範文程徹夜不眠,仔細斟酌,反複研究,已有了極好的應對之策。但他並不急於說出,這倒不是怕引來忌恨,是因為父汗還未拋出引子。

引子來了,努爾哈赤望向李永芳,“永芳,本汗記得你曾說過一句話,叫什麼來者?”

李永芳本有心反駁那兩位貝勒的計策,怕引來誤會,忍住不發。見汗王相問,答道:“任你記幾路來,我自一路去。”

努爾哈赤微微點頭。他一直就是圍繞著這幾個字去思索的,如何完善,如何布置,如何以最小的損失贏取最大的勝利。

皇太極仍未開口,因為他知道有聰明的大臣會響應此計。果然,立刻便有重臣道:“赫圖阿拉城牆低矮,明軍火炮威力極大,若來攻城,損失慘重,得不償失。分兵出擊,明軍各路人馬皆多於我軍,處於劣勢。所以集中兵力一路一路的消滅最佳。”

“那應先消滅哪一路最佳呢?”努爾哈赤這句話已表明態度,其他計策都不足取。

任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這是要遵循的戰略方針,不容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