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良才能人(1 / 2)

魏四沒有欣喜,有意淡淡地道:“這些話也隻能隨便聊聊,萬不可有此心。”

李永貞站起道:“魏四兄弟,我與你雖之前隻見過一麵,但已認準你必成大事。既然你有這個本事,又何必掖著藏著呢,難道你忍心看著內宮這樣不堪下去嗎?”

王體乾跟著道:“不錯,魏四兄弟你若再如此下去,我們這些老哥哥的心都寒了。”

魏四望向劉若愚,想聽聽他的看法。

劉若愚微笑道:“良才善用,能者居之。魏四,你是良才,也是能者。”

三人的勸說讓魏四心潮澎湃。是啊,我有著先進的大腦,為何放棄使用呢。其實我等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他嚴肅莊重的眼神從三人臉上劃過,“你們真的是這樣認為的?”

“決不摻假,我們是真心誠意敬佩老弟的本事,願意全心全意地幫助。”王體乾也很鄭重。另兩人不斷點頭表示同意。

好,那就開始逆襲吧。魏四站起,用很堅定的語氣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魏四願意承受這份重量。”

“哈哈,魏四老弟。”三人欣喜不已,不停喊著魏四的名字。

興奮的叫聲吵來尤三妹、楊留留等人,大家以為發生了什麼,紛紛跑來觀望。

“嗬嗬,我與幾位公公聊得興起,無甚事,大家都回吧。”魏四笑著讓眾人離開。有很多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王體乾和李永貞早已想好對付王安的辦法,那就是以先皇故去後“紅丸案”與“移宮案”為主,指責王安的無能,缺乏統領內宮的能力。

既然已加入,自是要盡力。劉若愚提出王安對先皇遺孀,即李選侍這些皇妃們的處理上有違禮數,過於嚴厲,有愧先皇。

既然出手,就要一擊即中。魏四笑笑,“這些還遠遠不夠,真正擊倒他的那拳還沒來到,我覺得應先按兵不動。”

“你是說遼東?”三人同時想到。

魏四歎口氣點頭,“不錯。”

“那要等到何時才能動呢?”王體乾問。

“很快,我想會很快,因為努爾哈赤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魏四很肯定地道。

王安拖著病體回到乾清宮,他絲毫沒感覺到正有股勢力漸漸向他吞噬過來,因為遼東之事讓他焦頭爛額。

對於毫無軍事經驗的他來說,這真是難事。而外廷的人,從葉向高到兵部尚書張鳴鶴,哪個又懂呢?

雖是過大年,這些內外廷的重要人物不敢休息,緊急商議著熊延弼與王化貞的矛盾處理辦法。最終辦法是有了,那就是由一人兼任經略和巡撫兩職。

這也不失為好辦法,一個人說了算,怎還會有矛盾呢?

現在出問題了,該由誰來兼任呢?

按理內閣首輔葉向高、兵部尚書張鳴鶴傾向於王化貞,也是能做最後決定的人,怎麼還會有問題呢?

不錯,你們可以做這個決定,但你們敢承擔之後的惡果嗎?劉一璟、楊漣、左光鬥等人堅定不移地持反對意見,令葉、張二人不由猶豫。

那就聽這一派的不就完事了嗎?但鑒於大家都是東林人,而熊延弼不是,劉一璟等人能堅定不移地持反對意見,卻不能堅定不移地力挺熊延弼是這個人選。

王安雖對熊延弼的才能很是欽佩,但在兩種不同聲音麵前,再一次不作為,隻等著內閣和兵部拿出最終人選,代小皇帝蓋上玉璽。

王體乾幾人靜靜等著,他們相信魏四的判斷不會錯,那個機會很快就會來到。

爭論直到正月十五過後才暫時停息,在權衡後,劉一璟等人作出讓步,李永貞成為身兼兩職的遼東主宰。至於熊延弼,撤職回京待用。

正月十七,王安在王體乾、劉若愚等秉筆太監麵前拿起玉璽,堅定地蓋下。

正月十八,兵部正準備派人前往遼東宣布命令時,遼東前線的加急軍報到來。金軍已渡過遼河,突破明軍第一道防線,逼近廣寧。

張鳴鶴大驚,急忙向內閣稟報。

朝廷又亂起,先前的決定隻好被擱置。臨陣換帥,兵家之大忌,即使不懂用兵的人也知道這個道理。

王化貞犯了個大錯,他以為廣寧城前有遼河、三岔河為險阻,足可保廣寧無憂。

可這時正是隆冬嚴寒,河水結冰,如履平地,何險之有?努爾哈赤看準這點,正月十五發兵,兩日到達遼河,踏冰過河,守河將士未戰便開始逃竄,第一道防線輕而易舉被攻破。

第二道防線乃是熊延弼部署的西平、鎮武、閭陽三地品字形防線。西平在最上方,守軍與金兵展開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