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力量 讓美國酒店改變
社會廣角
作者:(美國)陸怡雯
談到華人遊客增多,美國酒店華裔協會主席黃華清引用數字:“前年紐約市迎來5200萬遊客人次,去年激增至5430萬人次,亞洲人成為最受歡迎的遊客。特別是中國大陸客,比前年翻了5倍。”根據紐約市觀光局數據,去年有64.6萬人次中國大陸遊客到訪紐約,成為第四大國際旅客群。與旅遊業唇齒相依的美國酒店業,也做出了相應調整。
各出招數爭奪大陸遊客
為了爭奪更多大陸客,各國際酒店頻出招數,除中式茶點、粥麵飯菜、中文前台、中文報紙這些服務外,各有亮點。希爾頓集團的“歡迎計劃(Hilton Huanying)”和萬豪國際集團的“禮遇計劃(Marriott International Li Yu)”,單從漢語拚音的名字上就看出很用心。萬豪“禮遇計劃”提醒參與酒店盡量把客人安排到6樓、8樓;璞富騰酒店集團同樣考慮中華文化的數字敏感性,提醒前台不要給大陸客4樓房間,且在安排商務客時,注意上司的樓層高於下屬且房間更佳。入住希爾頓旗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大陸商務團,會得到職員在門口迎接的待遇。費爾蒙酒店的“中餐計劃(Chinese Menu Program)”,餐前奉上冷毛巾、餐後熱毛巾。四季酒店要求行李員、前台接待員、訂房接線生等掌握中國人名字的發音。
由於大陸客出手大方,一些地區特別規劃和整合當地旅遊資源。酒店在提供遊覽、購物路線指引外,也配合地方機構,讓這些“會走的錢包”留步。不僅大城市酒店如此,還有像科羅拉多州科泉市的Broadmoor酒店、麻省劍橋的Charles酒店以及加拿大Vernon的Sparkling Hill 度假村這類不在中心城區的酒店也都紛紛配合,顯示大陸客的遊跡半徑越劃越大,影響日增。
酒店虛心 正視文化差別
針對大陸遊客的酒店認證細則分入住前、酒店公共區和客房三部分,林林總總近30項,包括配備說中文的訂房員、前台和餐廳服務員,接受中國銀聯信用卡,張掛中文引導標識,提供中餐及筷子和陶瓷湯匙等餐具,還規定客房要有方便麵。
中國大陸遊客愛在客房煮方便麵而不上餐館,曾被看作一種吝嗇又不幹淨的“惡習”,如今,業內卻反過來看待這一“惡習”了。
“反向思維”體現攬客心計。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團的“貼心之旅計劃”,不僅在客房提供方便麵,還有剃須刀、牙刷、梳子等“贈品”。喜達屋這一招,可謂充分了解大陸客人的需要以及喜歡拿走這類小玩意兒的心理。
大陸人隨地吸煙,在日益推廣禁煙的歐美國家形象不佳。而國際酒店業也開始認真考慮各國“煙俗”不同。如璞富騰建議安排公共吸煙區和吸煙客房。
給不給小費
給不給小費,一些初出國門的大陸人對此毫無概念,往往落下惡評。不過,酒店不會跟送上門的生意過不去。希爾頓在內部手冊上說:大陸遊客可能不熟悉小費文化。提醒員工若拿不到小費,也不讓服務質量打折。
不過,酒店華裔協會主席黃華清坦言,他有時候會提醒客人給小費。他舉例說:“大陸客人早上一般不會訂咖啡或橙汁,常常要一壺熱水;過一會泡麵了,又要一壺熱水。而熱水是不開賬單的,不開賬單當然就沒小費。還有一些客人是真不懂要給小費。久而久之,服務員就嘀咕:小氣!”
華商頻出手 美國建酒店
龐大的大陸人外遊市場,在近年來美國旅遊業複蘇的大環境中尤其搶眼,也讓大陸商人看到在海外投資酒店的機遇。去年11月,四川興力達集團在洛杉磯地區的托倫斯市收購一家17層樓、487個房間的萬豪酒店。大連萬達集團加緊海外布局,計劃未來10年在全球8至10個主要城市蓋酒店,繼去年宣布在倫敦打造第一家海外自有品牌五星酒店後,預計今年還將宣布一家紐約酒店計劃。
而早在這撥潮流前,已有在美華人陸續進駐酒店業。在紐約、費城、新州、加州,華人區、公路邊、奧特萊斯、旅遊區附近,由台灣人、福州人、客家人……開出不少汽車旅館或連鎖酒店,進入先前猶太人、印度人為主的行業打拚。
可以肯定的是,華人踏入酒店業的進程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名字開始有認知度。(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