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危機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探析(1 / 2)

後危機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探析

體育經濟

作者:夏學豪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後危機時代,與經濟相關的產業都多多少少的受到影響,體育產業也不例外。為了重振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在體育事業的內部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危機總是與機遇並存的,我國的體育事業遭受打擊的同時,也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的良性調整提供了一個恰當的時機,是我國體育事業完善自身市場機製的良好機遇。

關鍵詞 後危機時代 體育事業 發展對策

一、後危機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

體育產業的具體領域包括健身娛樂、競賽表演、體育旅遊業等諸多領域,本次危機對我國的體育產業本身的衝擊並不大,但是由於危機導致企業的資金鏈趨於緊張,所以企業對於體育產業的投資和讚助有所減少,導致我國也開始壓縮體育賽事的資金。危機導致城市就業人口數量的增加,居民用於體育方麵的消費明顯減少,這也為體育用品的生產企業帶來了困境。

(一)健身娛樂業。體育產業已經發展為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危機帶來的市場整體經濟形勢的惡化,體育產業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健身娛樂業就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國內的健身俱樂部紛紛裁員,運營情況糟糕,生存環境惡化,再加上資金的短缺,很多俱樂部都已經嚴重虧損,已經處在瀕臨結業關門的邊緣。上海一家網球運營競技公司,運營困難,在被迫大部分裁員後,公司員工隻剩原本員工數的三分之二,連鎖健身俱樂部的運營情況也陷入運營的困境。

(二)競賽表演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在這次危機中也難逃厄運,跟其他行業一樣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危機在很多方麵對體育競賽產生影響,但最主要的是體育賽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賽事需求和賽事讚助上。危機的進一步影響,體育賽事的需求和賽事讚助巨量減少。由於資金的原因一些地方停止舉辦體育賽事,巴塞羅那因為無法負擔賽事的經費,而無法同時舉辦F1和MotoGP兩項賽事,如果賽事的花費不能降下來的話,他們甚至將采用直接的毀約的方式拒絕舉辦F1。許多F1分站賽的舉辦國家也紛紛宣布不再舉辦[1]。很多國際性的企業都有讚助體育競賽的傳統,但是因為受到危機的影響,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這致使體育競賽因為資金的原因陷入困境。如今體育賽事已經在向市場化下發展,所以讚助商在賽事的順利開展中占據重大的地位。

(三)體育旅遊業。危機的影響同樣也影響著旅遊業的發展,體育旅遊業紛紛通過優惠政策來招攬顧客。以滑雪為例,我國東北的滑雪場紛紛推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地遊客的到來。北京的滑雪場也有相應的不同幅度的優惠政策,延長免費活動的天數,大幅度的降低票價,有的甚至已經降到原來的百分之五十,盡管有如此大的幅度,但是仍然不能挽回影響,遊客量不如往年,經營情況慘淡。體育場館的參觀量也受到影響,體育旅遊業受到重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