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基於運動生理學的高校田徑運動訓練(1 / 2)

淺談基於運動生理學的高校田徑運動訓練

運動科學

作者:朱愛華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運動生理學是運動人體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是高校體育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性科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辦學水平在不斷提高,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基於運動生理學的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田徑運動水平是一個高校體育實力強弱的重要體現,田徑運動是其他運動項目產生和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對各種體育運動的開展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那麼,基於運動生理學的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的開展會對運動員的田徑水平有什麼影響,這是高校田徑運動隊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 運動生理學 高校 田徑訓練

隨著體育精神的傳遞,人們對體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國在世界上也成為了體育大國,田徑運動是體育的根基,田徑運動包含的項目非常多,隨著教育改革的普遍實施,高校對體育可也非常的重視,不僅增加了資金投入,而且在師資的引進和人才的培養方麵都有了較大的改觀。本文基於運動生理學的發展和高校田徑訓練的現狀出發,探討如何提高高校田徑運動訓練水平,旨在能夠為高校的田徑運動訓練提供一些幫助。

一、運動生理學的解析

運動生理學與人體力學、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等學科一樣,是研究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理論和方法的科學基礎[1]。我們學習運動生理學主要是研究人體運動能力,探索人體運動的生理原理,得出科學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從而快速掌握先進運動技術理論指導田徑訓練。同時研究體育運動促進人體機能發展的規律,並提出適合人體生理特點的科學訓練內容和方法,為增強人民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服務。

二、“條件反射”在田徑教學中的運用

體育運動中一切運動技能的掌握,實際上是機體對條件做出的反射。例如,在跳高動作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動作進行詳細的講解、簡單地示範,使學生對動作產生初步印象和概念,老師再按順序把預備姿勢―助跑―起跳―過竿―落地等動作給學生示範2-3次,讓學生模仿練習。學生通過視覺判斷助跑距離和過竿高度,同時感知起跳後身體騰空的方位,逐漸在練習中體會肌肉和關節活動幅度,使內髒活動的刺激等引起的興奮傳到大腦皮層,經過反複訓練,會使學生的感覺中樞與動覺細胞暫時發生聯係,建立一係列條件反射,使學生學會和掌握跳高動作。因此,把學過的運動生理學知識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的充分運用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

三、“極點”現象在中長跑項目教學、訓練中的運用

經常進行長跑鍛煉的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在鍛煉一段時間過後,常常會感到胸部發悶,呼吸困難,肌肉無力,動作緩慢,精神低落,簡直不願再繼續運動下去,有的因此而中斷練習和比賽[2]。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病理現象。研究證明,這僅僅是一種生理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中稱之為“極點”。“極點”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起跑的速度過快,內髒器官的代謝與肌肉運動不協調造成供氧不足,乳酸性代謝物在血中堆積,導致呼吸循環係統工作瞬間失調,出現動作緩慢無力的現象。“極點”現象產生的時候,應放慢速度繼續堅持運動下去,有意識地進行深呼吸,內髒器官的活動就會增強,供氧量增加,乳酸就會得到氧化,“極點”現象也會逐漸消失,運動能力會隨著極點的消失及時的增長起來,在運動生理學上被稱為“第二次呼吸”狀態。在教學中將運動生理學知識融到運動訓練中,讓學生正確認識出現的“極點”現象,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不斷提高機體能力和運動技術水平,為提高教學和訓練效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