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幹預下肥胖、瘦素與瘦素受體研究綜述
運動科學
作者:曾慶玲 吳芸芸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主要綜述了肥胖基因及肥胖基因表達產物瘦素的結構、瘦素受體的結構和功能,著重探討運動幹預對瘦素及瘦素受體影響的研究,並對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關鍵詞 運動幹預 肥胖 瘦素 瘦素受體
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倍受科學界重視的社會問題。自瘦素及其受體相繼鑒定出來後,瘦素的作用機製成為研究熱點。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運動,因此,也有很多研究者在運動幹預對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方麵做出了很多積極的研究。本文就對這一新領域的曆史和進展作一綜述。
一、ob基因
1994年,Zhang等從肥胖小鼠中克隆到肥胖基因,其編碼產物命名為Lep-tin,即ob蛋白。不久,小鼠、大鼠和人類的ob基因相繼被克隆並定位。脂肪及組織ob mRNA表達有部位特異性,多數學者認為皮下脂肪較內髒脂肪表達低,最高表達部位通常在附睾(男性)和腎周組織。Masuzaki等研究發現,皮下脂肪組織ob mRNA水平較網膜、腹膜後和腸係膜脂肪組織高。ob mRNA表達水平的不同可反映不同部位脂肪細胞大小的不同,脂肪細胞愈大,基因表達愈多。目前已在兩種遺傳性肥胖鼠中發現ob基因突變,導致瘦素合成受阻。對於人類,Considine篩查到一例ob基因編碼序列的變異,在94位由蛋氨酸代替了纈氨酸,提示基因的缺陷可導致肥胖。但多數肥胖者的肥胖並不是由於ob基因突變所致,因為多數肥胖動物,以及人類均未檢測到ob基因突變。
二、瘦素
瘦素(leptin)是由ob基因編碼,分子量為16KD的蛋白產物。主要由白色脂肪組織產生,分泌入血,經血腦屏障運輸至腦,主要作用於下丘腦弓狀核。瘦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其中最重要的是作為“脂肪調節激素”,通過調節下丘腦神經肽Y、阿片促黑素細胞皮質素原等神經元來發揮功能,包括抑製食欲,增加能量消耗,降低體脂等;此外,瘦素還在內分泌、生殖、免疫、造血、呼吸以及創口愈合、生長發育等多方麵發揮作用。
三、瘦素受體
瘦素受體由db基因編碼,屬於Ⅰ類細胞因子受體中白細胞介素-6受體家族,有6種不同的亞型分為3類:OB-Rb為長型受體,OB-Ra、Rc、Rd、Rf均為短型受體,OB-Re為分泌型受體。所有這些亞型有共同的胞外區,由4個Ⅲ型纖連蛋白區域和2個細胞因子受體區域組成。除OB-Re外,其他5種亞型的跨膜區以及胞內區的前29個氨基酸一樣,都有一個富含Pro且高度保守的BOX1模體。對於Ob-Rb來說,還有兩個不保守的BOX2模體(胞內氨基酸49-60位和202-213位)以及三個保守的Tyr985、Tyr1077、Tyr1138殘基,其中Tyr985和Tyr1138是細胞內信號轉導的主要位點。因此Ob-Rb是執行轉導信號功能的主要受體,也稱功能性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