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1 / 2)

淺議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

運動科學

作者:金飆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本文重點論述了作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把握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運用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之一,越來越成為導致素質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瓶頸。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幹意見》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麵地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發揮主導作用,而且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筆者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認為體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一、改革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隻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演,教師也習慣於發號施令,力圖將全體學生都統一到自己設定的範圍中去,其結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消失殆盡,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無從談起。《新課標》要求改善師生關係,營造民主、寬鬆的教育氛圍。這種新型教育氛圍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礎。體育教學多在戶外進行,相對其它學科環境寬廣,特點是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既有統一的班級活動,又有分散的小組活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有著頻繁的接觸和交往。要改善以往的不良師生關係,首先應確立師生人格上平等,實現師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其次,師生的情感、思想、意誌和各項行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第三,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師生關係後,師生交流多了,情緒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心理上的互動,課堂上氣氛活躍,教育氣氛高漲,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學練效果會更佳,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創造,使學生能創造性地應對環境的變化,增強心理素質。

二、積極采用體育活動中的合適方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的身體發展為物質基礎,體育課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教學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身心之間的關係,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結論,會讓他們對問題的印象更深刻,對問題的見解更到位。遊戲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的遊戲性質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中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發展,而且有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