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大部分人之所以平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野心”。做人有野心,才能知其難為而勉力為之;做人有野心,才能知其必為而拚力為之;做人有野心,才能知其可為而全力為之。野心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披荊斬棘,克服障礙;野心可以教會我們在順境裏不迷失方向,困境裏不放棄奮鬥;野心也可以使我們在麵對誘惑時不為之所動,信守生命的承諾。
安於現狀是最沒出息的表現
舒適的誘惑和對困難的恐懼征服了許多人。如果沒有野心,就不能戰勝懈怠這個大敵,不能把人們一如既往地引向更美好的事物。而懶惰則是安於平庸的先兆,所以,有野心者的第一個敵人是懈怠。
想在這個社會上贏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養成居安思危的習慣。如果做一份什麼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而又不思進取,那麼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人淘汰了。
人皆有惰性,一旦條件優越,就難免不思進取。一個人要想在異常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被淘汰,還是有一點危機意識的好,這樣就可以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多一點生存的技能與智慧,對未來就多幾分機會與把握。
類似的一些人由於滿足於現狀,不斷降低要求,而失去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誌,於是隻會等待,難以成功。停滯不前、安於現狀的人,將會被現實拋棄。
任何一個安於現狀的人,都不會再努力。要想用實幹贏得自己的一切,就必須要不斷改變現狀。
新聞界的“拿破侖”——《泰晤士報》以前的大老板哈姆斯沃思爵士,最初每月隻能拿到80英鎊,他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之後當他掙到上萬英鎊時,也不滿足,直至成為億萬富翁,他仍不滿足。同時他對於那些自我滿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有一次,他在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助理編輯的辦公桌前停了下來,和那個助理編輯聊了起來:“你來這裏多久了?”
“將近3個月了。”那個助理編輯回答說。
“你覺得怎麼樣?你喜歡你的工作嗎?對我們的辦事程序熟悉嗎?”
“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
“你現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鎊。”
“你對現在的狀況滿意嗎?”
“很滿意,謝謝你。”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職員,一星期拿了5英鎊,就覺得很滿足了。”
世界上有多少人一輩子都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太容易滿足了!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終其一生總是拿那麼一點點薪水,每天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一直到生命終結。而他們竟以為人的一生所能獲得的東西也就隻有這麼多了。
當然,不滿足是痛苦的,為了避免因不滿足而帶來的痛苦,許多人急於為自己尋找一個“舒適的”安樂窩,收回了自己向前看的目光,不給自己一點壓力或責任。
知足可以作為別的動物的目標,但是對人而言,切不可把自己一生的追求僅僅局限在這一狹窄的範圍內。牛和豬有了適當的看護和充足的糧食,便會心滿意足。但是人卻不能這樣,人的目標是要成就事業,而不是僅僅為別人的事業做廉價的鋪路石。
許多人都突破不了發展過程中的瓶頸,此時隻有斷了自己的後路,給自己一個懸崖,才能塑造最好的自己。
境界談
如果你不能改變現狀,那就給自己一個沒有退路的絕境,突破阻礙你的瓶頸後,你會發現另一片天空。
以誠實為做人之本
做人為什麼要誠實?首先,誠實會使我們內心坦然,而說謊、虛假、欺瞞,則會折磨你的良心,這種自我折磨正是不誠實的必然結果。
古波斯詩人薩迪說:“講假話猶如用刀傷人,盡管傷口可以治愈,但傷疤將永遠不會消失。”他還說:“寧可因為真話負罪,不可靠假話去開脫。”
薩迪的話說得很耐人尋味。說謊或說假話,常被一些人視為“聰明”的處世之道。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或推脫責任而說謊,或者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騙人。他們自以為得計,或暫時得逞,但假的就是假的,謊言早晚有被揭穿的一天,那時他們將因自己的不誠實而失去他人的信任。謊言在被騙者心頭留下的傷疤是很難消失的。我們都知道那個“狼來了”的故事,他可以一次再次地騙人,但當狼真的來了時,就沒有人再相信他了,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羊被狼叼走。
而且說謊或說假話,其實是一樁很累人的事。
但有人說,我也知道做人要誠實,但現實生活中,誠實的人常常吃虧,你不說假話,就很難辦成事。
這裏存在著一個誤區,就是如何看待“吃虧”,如何看待“辦成事”。
我們看到身邊和社會上一些人靠說假造假“辦成”了“事”,那是什麼“事”呢?是騙到了一官半職,是賺到了不義之財,是用一紙買來的假文憑在某公司謀到了好差事,是用讓人代筆寫的論文拿到了畢業證書等等。這樣的“事”即使辦成了,又有什麼可讓人羨慕的呢?除了那些利令智昏、全然視法律為兒戲、不惜以身試法的壞人外,我們相信,就多數人而言僅僅是私心作祟,而對一時犯糊塗的人來說,他們靠這種手段僥幸“成功”於一時,但從此以後,恐怕就要生活在良心的自責和唯恐被揭穿的恐懼之中了。這是“得便宜”還是“吃虧”?
誠實的人是會吃一些“虧”的,比如當存在著不公平的情況下,你有真才實學,你相信靠本事吃飯,結果領導卻給他的親戚加薪提職,卻把你這老實人拋在一邊。你明顯是“吃虧”的。但這不是誠實的罪過,而是不公正的領導的罪過。你應該對這種不公正憤怒,而不能對誠實憤怒。你願意因此而扭曲了自己,從此也去做一個不誠實的、待人不公正的人嗎?那你豈不是把自己也變成了你的“領導”那一類你瞧不起的人?
所以,誠實應該從我們自身做起,誠實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原則。教育家陶行知曾滿腔熱情地讚揚過一位叫平老靜的老者,稱他“平凡而偉大”。平老靜當年在河北保定開一家肉包子鋪。他拿了包金的鐲子去當,贖回來的是真金鐲,就去當鋪還掉。由此,大家都知道平老靜是個誠實人,於是都去他的鋪買包子,生意興隆。這就是社會對誠實的認同。
境界談
要做到誠實,就要淡泊金錢名利一類的東西。如果對這些東西孜孜以求,就會泯滅良心,不再誠實,就會變為小不老實直至大不老實的人。而誠實則不但使你求得良心的平靜,也能幫助你獲得他人的信任,助你事業成功。
自我設限是捆綁你的繩索
曾經有一家跨國企業在招聘中出了這麼一道題:“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認為10年後,自己的月薪應該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應該是多少?”
結果,那些回答數目極高的應聘者全部被錄用。其後招考官員解釋說:“一個人認為自己10年後的薪金竟然和現在差不多或者高不了多少,這首先說明他對自己的學習、前進的步伐抱有懷疑,他害怕自己走不出現在的圈子,甚至幹得還不如現在好。這種人在工作中往往沒什麼激情,容易自我設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他對自己的未來都沒有信心,我們又怎能對他有信心?”
假使你想成就生命的偉大,求得自我的充分發展,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取得自由,並且要鏟除一切足以阻礙你前進的東西,走進自由而和諧的環境中,這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準備。我們大部分人的缺點,就是心中有誌於成功,然而不肯努力去求得成功。我們太信任“命運”了。現在,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將一切不可能化為可能,不做命運的奴隸。
有一句話說得好:“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也屬於願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願成功,誰拿你都沒辦法;你自己不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
有一件讓人感到沮喪和惋惜的事情是,一位牛津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幹起了搬運。不想,這一幹就是十幾年。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換份工作?”
他說:“換工作?我雖有學曆,但這麼多年來,我已經把它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沒有什麼經驗,誰還會要我呢?”於是他一直在當搬運工人。但天不遂人意,公司由於經營方麵的原因開始裁員,這位牛津大學畢業生首當其衝,連搬運工都做不成了。
公司總經理在談及裁他的理由時,說:“像這種有吃有喝就滿足的人,根本創造不了什麼大的價值,他的存在與否,對公司無足輕重。”
成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蛋糕”,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關鍵看你是否去切。隻有去追求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曾在世界上成就過大事業的人,他們偉大的力量、廣闊的心胸、豐富的經驗,究竟是從哪裏得來的?他們會告訴你,那是奮鬥的結果,是在掙脫不自由、惡劣的環境,斬除束縛他們命運的桎梏,在脫離貧困、執行計劃、實現理想的種種努力中獲得的。
境界談
在一個人將他生命中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以前,他的生命是不幸福、不快樂的,不管他的處境怎樣。
做人要有遠大的理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追求任何一個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追求卑微者,所獲寥寥。所以一定要有鴻鵠之誌,敢想敢做。現實生活中,誌向高遠與否,使人們的性格和行為產生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比想象中的要大。
有的人天生就沒有誌向,有的人誌向卑微,有的人則誌向高遠。他們進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們誌向的大小是相稱的。有個諺語說“心高高不過天”,這話不錯,但射箭的時候瞄準太陽總比朝水平方向射得高吧!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性格的形成過程中。雖然用弓箭射太陽是不可能的,但年輕人顯然可以有一個遠大的理想。
可以保證,隻要你下決心,想辦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功,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你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而且你也應當成為有用之才。相反,如果年輕人對於自己能做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沒有半點感知,他們所做的努力通常是少得可憐且軟弱無力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悟透怎樣才能夠做成大事從而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其實,像亞曆山大、愷撒、查理十二世或是拿破侖這樣的偉人是怎麼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的呢?還有像保羅、阿爾佛雷德、盧瑟、霍華德、佩恩和華盛頓等具有極高的精神境界的人物又是如何奮鬥的?他們不也是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而普通嗎?但他們比我們多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使得這些人物超凡脫俗,成為社會棟梁。
相信上麵這條規律吧,這些人所成就的事業,我們可能也同樣能夠做到。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可能和他們一樣出色,也能比原來想象中的自己要強得多。人生的出路有千條萬條,這些話雖不轟轟烈烈,但隻要我們去嚐試、去努力,它就有可能助你成就偉業。說“我不行”的人永遠做不成事,說“我來試試”的人能創造奇跡。無數事實可以作為這個觀點的佐證,這裏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英國19世紀中葉有個年輕人放蕩不羈,揮霍了所有的祖傳家產。當他站在懸崖邊上想就此了斷一生的時候,他猛然間下定決心要找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他從此雄心勃勃地做每一件事。盡管剛開始的時候他隻是一鏟一鏟地把整車的煤裝進地窖,每次隻能得到12便士的報酬,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最後積攢下來的錢比他失去的還要多,他去世的時候身家達到了6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