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把辛勤工作當成一種生活(1 / 3)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所以人生的每一步都一定要走好。在學會珍惜親情、愛情、友情之外,更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讓自己的人生在平凡中充滿著成功。辛勤工作的背後隱藏著快樂和歡喜,正像漫漫長夜結束後,曙光就會到來一樣。歡樂和幸福總會從辛苦的彼岸露出它優美的身姿,這就是勞動人生的美好。

堅持學習,保持生活的熱情

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許多人以為,學習隻是青少年時代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並且早已走向社會了,因而再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

這種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在學校裏自然要學習,難道走出校門就不必再學了嗎?學校裏學的那些東西,就已經夠用了嗎?

其實,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課本上都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給我們,這些東西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

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有些人走出學校投身社會後,往往不再重視學習,似乎頭腦裏麵裝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學會漲破腦袋。

殊不知,學校裏學到的隻是一些基礎知識,數量也十分有限,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

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隻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中。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變成隨時隨地的必要的選擇。

美國人認為: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學習不光是學問家的事情。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隻有學習才能擴大視野,獲取知識,得到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凡傑出的人,都是終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識的人。在漫長的人生經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們也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學習既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又是他們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們看來,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也應該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使他們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遠年輕,也使他們的事業日新月異。

紐約市戴爾·卡耐基學院的一位學員名叫埃德·格林,他是一位十分傑出的推銷員。他的年收入能超過7.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2萬美元。埃德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帶我參觀了我們家的菜園。爸爸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地區最好的園丁,他在園子裏辛勤耕作,熱愛它,並且以自己的成果為榮。當我們參觀完之後,爸爸問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而我當時隻能看出來爸爸顯然在這個園子裏狠下了一番工夫。對這個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對我說:‘兒子,我希望你能夠觀察到當這些蔬菜還綠著時,它們還在生長;而一旦它們成熟了,就會開始腐爛。’”

埃德說:“我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來上這門課是因為我認為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坦白地說,我確實從其中一節課中學會了一些東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筆生意並得到了上萬美元,而我曾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試圖做成它。我所得到的這筆錢能夠付清我這一生接受促銷培訓的所有花費。”

境界談

在人生的這場遊戲中,你應當保持生活的熱情和學習的熱情,不斷地吸取能夠使自己繼續成長的東西來充實你的頭腦。彼得·紮克這樣闡述這個觀點:“知識需要提高和挑戰才能不斷增長,否則它將會消亡。”

別入錯行也不要輕易轉行

不要因為你有過多的選擇而放棄了積累,因為你所耽擱的時間永遠記在你自己的賬簿上。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男人“入錯行”,雖然也可以轉行,但絕非如想象那麼容易。

當然行行出狀元,並沒有哪個行業不好,哪個行業才好,那為何又要提醒你“千萬別入錯行”呢?

找工作要睜大眼睛,找適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歡的工作,找有發展的工作,千萬別因一時無業,怕人恥笑而勉強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人總是有惰性的,不喜歡的工作做了兩三個月,一旦習慣了,就會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換工作了。一晃三年五年過去了,那時要再轉行,就更不容易了。

雖說很多人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選定的,為了生活,也許顧不了那麼多。這個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兩年過去了,人頭熱了,經驗也有了。有的人從此安安分分地上他的班,了不起換新的公司,為自己尋求較好的待遇和工作環境;有的人則運用已經學到的經驗,自己創業當老板;有的則轉行,到別的天地裏試試運氣。

轉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過,光是想當然沒什麼關係,如果不隻是想,真的要轉,那麼你就要三思而後行!

並不是說轉行的人必定失敗,天底下沒有這麼絕對的事,而事實上,轉行後有好的發展的人也不少。但話說回來,轉行後成就不如老本行的人也很多。這些人有的還不死心地期待“明天會更好”,有的則早已向後轉,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許你會說:“我沒有看到轉行後失敗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麵子,他轉行失敗會告訴你嗎?

那麼,轉行之前要“三思”,“思”什麼呢?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

(1)我的本行是不是沒有發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專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無多大發展,有無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樣做得好,是否說明了所謂的“無多大發展”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2)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歡這個行業,或是這個行業根本無法讓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換句話說:是不是越做越沒趣,越做越痛苦?

(3)對未來所要轉換的行業的性質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業是不是能如魚得水?而我對新行業的了解是否來自客觀的事實和理性的評估,而不是急著要逃離本行所引起的一廂情願的自我欺騙?

(4)轉行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青黃不接,甚至影響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準備?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可以轉行!

不過,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評估和判斷都很好,真正做了才發現不如預期的那麼順利和樂觀。轉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奉勸你還是別轉行,有如下幾個理由:

做事靠經驗,經驗則是累積來的,而不是可從速成班學來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轉的是和本行毫無關係的行業,等於是把過去所累積的專業經驗全部丟掉,那不是很可惜嗎?而且在新的行業裏,你又要花很多時間重頭學起,這種時間和精神的浪費相當驚人。何況還不一定能學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衝勁也很重要,而人一旦到了某個年齡,衝勁就會減少。在要收成的年齡轉行,就算有衝勁,也會少了許多,守成的心態反而會讓你在新的行業進退不得,於是一轉眼,40歲了,50歲了,光陰虛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話是這麼說,也並非叫你非委屈自己老死在本行裏,但轉行的風險畢竟太大,若無大決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輕率為之,尤其不能聽別人說哪個行業好,就嫌棄起自己的本行,心動又行動。這種哪邊好往哪邊跑的心態會讓你一輩子都在轉行中不得安定。

要轉行,不如從老本行出發,看看與其有關的行業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轉,這樣可少花很多力氣。

境界談

日本有一句俗語:“滾石不生苔。”說的正是轉行這件事。過於頻繁輕率地轉行,可能會使你在哪裏都無所積累,因而一生一事無成。

沒有什麼能阻礙你行動的腳步

年輕人瓊斯正在找工作,他從朋友那裏得知,著名的微軟公司正在招聘技術人員。這是他向往已久的公司,他滿懷希望地報了名。不料,考試前一天瓊斯卻接到這樣的一個通知:普通的技術工人根本沒資格應聘。瓊斯一度非常失望,但他想:進入微軟是我的夢想,現在有機會了,我一定要爭取。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於是,他找到微軟的招聘人員,說明自己的來意和迫切心情。

出人意料的是,負責招聘的領導沉思了一會兒,拍著瓊斯的肩膀說:“小夥子,我們正需要你這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可見,在行動中,沒有誰是一帆風順、不經曆任何的低潮和困境的,也沒有誰是永遠失敗的。隻要你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你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戰勝挫折的唯一方法就是勇往直前。”困難是我們通向成功所必須經過的考驗和磨煉,我們隻要經曆並克服了他們,就能進入一片新天地。

一個海軍司令問他的部下:“如果你率領的船隻在海麵上行駛時,獲知前方海麵上有一個巨大的暴風圈正向你的船襲來。請問,以你的經驗,你將會如何處置呢?”

他的部下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掉轉船頭,躲避這個暴風圈,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海軍司令搖了搖頭說:“不行,當你掉轉船頭後,暴風圈會一路跟隨你的船。這樣做不但不能擺脫暴風圈對船的襲擊,反而會延長船跟暴風圈的接觸時間,咆哮的暴風雨更容易把你的船撕成碎片,這是非常危險的。”

部下說:“那,如果將船頭向左或向右轉90度,試著脫離暴風圈的威脅呢?”

司令仍是搖搖頭,微笑道:“還是不行。如果這樣做,船身的整個側麵,就將暴露在暴風圈的肆虐之下,增加與暴風圈接觸的麵積,這會導致船迅速傾覆,結果更加危險。”

眾人不解,問道:“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司令肯定地說道:“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抓穩你的舵輪,讓你的船頭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風圈繼續前進。唯有這樣做,才可以將與暴風圈接觸的麵積化為最小;同時,因為你的船與暴風圈彼此相對運動,還可以減少與暴風圈接觸的時間。你將會發現,很快地,你已經安然衝過暴風圈,迎接另一片充滿陽光的藍天。”

部下不禁為司令的精神所折服。

海軍司令就是想告訴大家,麵對困難,逆流而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許多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越是在困境中,對於他們來說越具有挑戰性。

境界談

作為年輕人,就應該有不破不立的闖勁,遇到困難,不應該退縮,不應該讓困難阻止前進的腳步。能夠阻止行動的不是困難,而是知難而退的心態。

培養對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通用電氣公司的最高主管韋爾奇連續數年被英國一份雜誌評為最受推崇的企業家,他把通用電氣公司由一家龐大僵化的企業變成了“最具競爭力的企業”。

一次,韋爾奇找一個部門的主管來開會,在韋爾奇心中,這個部門雖有盈利,但還可以表現得更好。韋爾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那位主管不大了解他的意思,隻是一味地說:“請看看我的收益,看看我的投資回報率,我選用的人,我做的事……”韋爾奇希望這位主管能明白他隻是希望他對工作再多一點激情,再投入一點,這樣就更有利於控製時間,提高效率,但這位主管仍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