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烏衣巷(2 / 2)

“老皇帝氣的半死,道,‘好好好!朕還不信大燕沒了你們這些老不死的就……’景仁帝氣急了口不擇言,而恰這時,有宮女傳信說端妃娘娘有喜了。皇上龍顏大悅顧不上一幹大臣,喜滋滋跑了。”

“端妃肚子裏的就是當今聖上,先皇雖然寵端妃卻沒有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大燕祖訓,立長不立幼,太子仍是皇後的兒子。可皇上二十歲加冠禮上有大臣出言說皇上並非先皇親生子,其父乃是薩滿法師。那天氣也是怪,本來好好的大晴天突然陰雲密布,宣正殿的房梁突然的就斷了。”

“先皇大怒,殺了那個大臣,可奇怪的是,那一次皇上暴斃,端妃皇後也不知去向,皇上的近侍公公搬出先皇遺詔,說是景仁帝早已知身體有疾,事先擬詔,他死後皇位傳給當今天元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事有問題,了當時竟未有人提出反對,更甚者事到如今竟無人記得當初那件事。”

“彭”的一聲,大家這才回過神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曉。”老先生身影施施然隱在帷幕後。

有人懷疑,有人隻當聽了個故事。也有人說當年都沒人知道,老先生是怎麼知道的。

“應該是假的吧…”桑榆少年還未回過神來。

“不管是不是真的,這老先生編排的可是大燕國的先帝,當今皇上並非真天子,兩朝天子,代表的可是我們大燕。”

冷不防的聽見這話,桑榆生生的打了個冷顫。“你是說這老先生是他國派來的奸細麼?”桑榆覺得這老先生這麼愛慈祥,怎麼看都隻像一個說書的。

“我可沒這麼說!”此刻她隻覺得諷刺,父親啊父親,這就是你所忠心的君王,父親你所堅守的忠君之道,“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

景仁帝沉迷於酒色,為一個端妃罷免一朝忠臣,天元帝無道,為一己私欲,讓他的皇位坐的穩當些,不惜學曹孟德“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幾乎殺盡滿朝大臣,換新起之秀。要知這天下可不止一個蕭家,中原地區(相當於現在華北平原)的韓、魏周邊小國虎視眈眈,桀紂之失天下

,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忍,不保四海,……暴虐無道,殘害良臣,嗬!真當這天下就一定是他們蕭家的囊中之物麼!

這裏離燕京僅兩州隻隔就有人敢如是說這要是再偏遠點……

“那這個皇帝不好麼?”

“好麼?有什麼好呢?你覺得什麼樣是好?老百姓吃得飽,穿的暖,無病無災?”

“難道不是麼?”

“是啊,當然是。他們要求的不高的,不需要大富大貴,不被官吏不壓迫,征收的稅務不要太高。可是這些他們真的的得的到麼?”荊州離燕京近些還好說,那遠在邊界的滄州宜州呢?她還記得當初與星墓路過滄州之時,戰爭過後,還有未熄滅的遍地狼煙,遍地的屍體,成群的老鴉站在禿頂的樹杈上,哇哇的叫著,貪婪的目光注視著樹下,隻等僅剩的幾個敵軍收拾搜刮完戰利品它們就可以飽餐一頓。

而後,待敵軍走後,屋中一個三歲幼童從翁中爬出,顫巍巍的匍匐在已經沒有生息的母親身上號號哭泣。而那一雙慈祥的眼睛再也不會睜開。

大燕國的國泰民安僅限於燕京城附近,皇帝隻會割地和約聯姻,這算什麼強國,京城是富足繁華了,可那些被割據的地區呢?他們被他的國君遺棄了,無力逃脫,流連失所,喟然長歎“我到底是大燕的子民還是蠻夷的子民啊!”

這也是所謂的國泰民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