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講 《盤絲洞》(2 / 3)

在《盤》劇中,結合蜘蛛精的絲繩功能,還出現了類似體操中舞綢帶的表現,這也很好。至於舞動大旗的表演,可以豐富表演內容,但與劇情挨不上邊,不知是不是用大旗象征公雞的翅膀?總之令人費解。

6.雜技與魔術表演。

在傳統京劇的武打中,加入了大量的雜技表演,在《盤》劇更是如此。但是緊張的格鬥中,加入過多複雜的表演,使得戰鬥氣氛被衝淡以至瓦解。我認為雜技表演盡可能在其他情節場合表演,例如在國王大宴群臣等場合,可以合理地表演一些歌舞和雜技。這種“戲中戲”的辦法較好。豬八戒在舞台上當眾被鋸成兩截,時間很短,頗有喜劇效果。以後又演八戒下半截接上了女腿,穿著裙褲登場,也有新意,悟空盜回八.戒原來的下半身,也表演了魔術。這些都是很有益的探索,這些表演難度不大,時間不長,起到了豐富與調劑主要劇情的作用,使得舞台上充滿了活潑輕鬆的氣氛,很受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歡迎。要想使京劇被青少年接受和喜受,不妨在這些方麵做些嚐試和探索。

孫悟空一大本領,即能用自己毫毛變出無數小孫猴,這是小說中的精采情節,也是被廣大讀者認可的。在戲裏,可以通過眾小猴表演各種雜技.、舞蹈、武打、滑稽動作等等。小猴群在京劇的悟空戲裏經常出現,並非創舉。但以往的小猴動作都較簡單。由於傳統戲中對小猴的動作沒有嚴格的程式要求,舞台上小猴受束縛限製很少,可以比較自由地進行各種新的藝術形式的移植綜合,包括現代的“霹靂舞”、“迪斯科”等等。特別是當戲中的情節發生在空中或天宮時,可以加入些“失重”的表演動作——“太空步”、翻緩慢的跟鬥等等。

人們總是為傳統戲曲(主要是京劇)的程式化表演傷腦筋,因為不易突破它去表現生活。其實在京劇中有大量的表演並不太受程式的限製,從行當來說,醜角的表演是比較自由的,特別是像教師爺、媒婆等角色,再有就是跑龍套等配角,如兵卒、宮女、、r環等等。在傳統戲中,他們的表演動作很簡單,可以在戲中多安排些接近生活的表演。這對於京劇中主要部分的精采程式化表演並不矛盾或妨礙。

7.音樂伴奏。

在現代戲中,有些戲對音樂伴奏有了突破,如《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前奏曲有著很好的藝術效果。《沙家浜》中的交響樂也有可取之處。《盤》劇的音樂伴奏也用了一些西洋樂器。當然,主要唱段仍應以京胡為主。在某些表演歌舞的場合裏,還可以嚐試用些電子合成的音樂。特別是在人們平時不接觸的特殊環境如海洋中的龍宮、天上的宮廷(如月宮)或陰曹地府等等。在這種帶有神秘宏偉色彩與虛幻縹渺的情境中,嚐試使用某些電子合成音樂如《潮沙》、《海岸風光》等,也許會增強藝術效果。因為這些電子音樂的音量洪大,音色豐富寬廣,還有悠長的回音和顫音,很適於表現上述的特殊環境和氣氛。

8.服裝。

傳統京劇的戲裝都是以明朝為本的。有些戲裝與程式表演緊密融為一體,很難改革,如水袖,也無需改。不過,也有些與表演關係不大的服裝大有改革的必要。《盤》劇中女兒國國王的服飾華麗多彩,有西洋風味,使舞台生輝。按道理說也應如此,既然到了“外國”——西梁女國,當然不同於中華,又是唐朝,遠遠早於明代。因此戲裝應該在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麵都有理由進行大膽的改革,隻要不影響傳統的精采的程式表演即可。

對於人們早已熟悉的定型化的服飾自然不宜改動,如唐僧師徒4人的裝束就不能變了。其它妖魔鬼怪、神仙、異人和異國他鄉的服飾盡可豐富多彩。至於某些動物形象,猴、雞、虎、鹿等更可變化。

《盤》劇中的昴日星官,基本上是花臉戲裝,隻在身後有幾條象征公雞尾巴的帶子。其實在頭上可以戴象征大紅雞冠的帽子。雙臂上可是上寬下窄,類似時裝——蝙蝠衫的袖子,因為這接近翅膀的形象,倒不一定再粘上羽毛,太像了就太實了,也不太好,化妝應在虛擬與模仿之間,以能引起聯想的象征性服飾為最好。

如今時裝表演風靡全球,人們對服裝的心理效果展開了相當深入的研究和實踐,作為戲曲改革的一個方麵——戲裝的改革.應該注意借鑒中外的時裝設計和表演,其中有許多內容、形式和理論對戲裝的改革很有啟發作用。

9.舞台布景。

《盤》劇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大概是豐富多變的舞台布景了。傳統京劇中,舞台上空蕩蕩地僅有一桌二椅。《盤》劇中采用了大量的現代化燈光技術。首先是照明的變化:一開場是在盤絲洞中群魔策劃要擒唐僧,燈光昏暗,閃爍不定,呈現出一個鬼影憧憧的魍魎世界;唐僧師徒從女兒國逃走時,是在蜘蛛精造成的風雨交加雷鳴電閃天昏地暗的環境中掙紮前進的,刹時間妖精收了法,出現了雨過天晴,長虹倒掛,一片光明的場麵;女兒國王在看到青年武士圖像陷入驚喜與沉思時,燈光漸暗,表現出她的潛意識心理狀態和想象中的夢境,而當她從白日夢中醒來時台上也複現光明等等,很符合劇情和角色的心理狀態。

舞台上的照明與劇中主要人物的活動和心理狀態緊密配合,是《盤》劇舞美藝術的一大特色。而在傳統戲曲表演中,舞台照明是不變的。《盤》劇中的武打場麵中也加進了在現代舞場上常用的頻閃照明,使得連續的武打動作變成一連串間斷而又固定的類似亮相的靜止畫麵。在傳統戲曲中,隻是在打鬥中會突然有停止情況,出現所謂的“亮相”的動作和場麵來加強其審美效果。但是這種亮相不好連續進行,特別是在激烈的武打中多次亮相會衝淡格鬥的緊張氣氛。若改用了頻閃照明燈光,連續快速的明暗交替可以產生特殊的感知作用和藝術效果,使得戲中人物忽隱忽現,舞台上忽明忽暗,既增加了氣氛的緊張與神秘感,又有一定的審美效果。

,在《盤》劇中還有一大特點,即是多次靈活地在舞台上製造雲霧場麵:由劇中人物——小妖在跑動時播灑幹冰,造成一條條雲霧的運動軌跡,再彌漫到整個舞台上。過去舞台上也出現過雲霧場麵,一般由幕後或兩側向舞台中間播灑。現在《盤》劇既有幕後又有台前的播灑,產生了更豐富的舞台效果,既可以表現天空的雲霧——自然景現,也可以表現妖魔施用妖法放出雲霧迷惑對手以掩護自己的戰術行動。

《盤》劇的舞台背景變化豐富,造型多樣,最突出的是多次呈現的大蜘蛛網。它可以有多種的象征和暗示——凶險境地的天羅地網;七情六欲陷進去難以自拔的情網;在劫難逃的命運之網;囚禁俘虜的牢網。在鬥妖時,悟空的“金箍棒”竟陷在蛛網中,使行者難以施展。在巨大的蛛網背景中鑲嵌著一根閃閃發光的代表幹鈞棒的熒光燈管,可以使人產生許多聯想:英雄本領的局限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哲理或自然界中的現實——人們常常在生活中看到陷入蛛網中的各種昆蟲不能動彈,等待末日的降臨。在小說中金箍棒和孫悟空一樣,開始階段威力無比,所向無敵。悟空的出世和金箍棒的出世都是有聲有色的,而到西天取經的路上,幾乎所有的妖怪都能招架抵擋住這根千鈞棒。並且還曾被太上老君走失的青牛用“金鋼琢”——象征“圈套”的法寶一次次地收放。看來,直來直去的、簡單的武器、頭腦或性格是敵不過“彎彎繞”的各種圈套——策略、計謀或手腕的。到了《盤>劇中,形象生動地進一步表現了這種哲理。某種比圈套更為複雜的“網絡”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和困境。解決這個困難問題的辦法是要找到並擊中敵人的命根子——要害才行。在《盤》劇中是用蜘蛛精腰臍上的一顆“寶珠”來代表的。

《盤》劇中的這些布景和道具——“砌末”,可以包含表示許多意義,引起觀眾去馳騁自己的想象,投射自己的感受與情感或附會上各種觀點和意境。這種布景和道具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們.的多種作用:對於小觀眾,是鮮明生動的視覺刺激,能引起他們的興奮與興趣;對於有豐富人生閱曆的老年人或對於有一定藝術修養的專業工作者,也可以有其回味揣摩的餘地。

在《西遊記》裏,是公雞大仙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聲嗚叫解決問題。這個情節反映了自然界——動物界裏的相生相克的規律,雞是這些昆蟲的天敵。但是作為戲曲情節似乎過於簡單。《盤>劇中的公雞大仙的表現又過於淡化,看不出它起了什麼作用。可以改編成:在激戰中,公雞一聲長鳴,旭日東升,金光萬道鎮懾住了妖精,悟空趁機奪取了妖精的命根子——“寶珠”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二、《盤絲洞》在豐富劇情方麵所做的努力

《盤絲洞》另一個突出的方麵是內容豐富,情節曲折。在內容方麵,《盤》劇的編導把《西遊記》裏三個故事綜合到一個劇裏。這三個故事是: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空計脫煙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和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這三個故事的內容和情節都比較簡單:第一個故事是講唐三藏如何克服“人”對他的求經事業的幹擾;第二個故事是反映唐三藏如何抵抗“妖”——外來的暴力和誘惑;第三個故事是唐三藏如何超越自身的以七個蜘蛛精及其羅網為象征的“七情”和“情網”。故事與情節雖然簡單,但含義相當深遠,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