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十四。
沈藝彤名義下的八個粥棚在城西的主街上樹立而起。
在這樣一個朝廷都多年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地方,突然樹起八個粥棚,給整個城西的難民施粥的事自然瞬間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話題。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很快這件事就躍到了顧明淵強娶的事頭上,不少好熱鬧的百姓還親自趕到城西來看。
看著那數千難民一個一個端著碗排在粥棚前,事得到了證實之後傳得就更加廣泛了。
頓時,人人讚賞沈藝彤有善心。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袁亮的功勞,施粥的時候特意放話給難民,不僅僅是今日能夠吃飽,明日,後日,大後日都不會讓他們餓著。
所以,無一不說沈藝彤好,這讓來看的人無論問哪一個都是說沈藝彤的好話,這全是好話之下,哪怕有一兩個想要壞事的,那也得要聲音發的出來才行。
這難民龐大的,這個時候誰敢說他們的善人一個不好,能放你舒服?
不過,沈藝彤這麼做雖然是對難民,對百姓都是好事,可落在衙門,朝廷耳朵裏這好事就不是那麼好了。
畢竟這城西多年不管,沒有人去管還好,這麼龐大的難民群,誰也不會說朝廷不管有什麼不對,可這一旦有人管了,就顯得朝廷不作為,無情無義了。
沈藝彤這好心善良的詞一崛起,朝廷就成了被千夫所指的地方了。
當然,這事沈藝彤在做這件事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打朝廷的臉,肯定會受到阻攔,不過她卻不擔心,她這上麵還有一個顧明淵呢。
還不等朝廷行動,顧明淵就派人送了一千石大米去了城西的粥棚,放言,沈藝彤願意做的,他都支持,更何況還是這樣的善心之事。
有了顧明淵的出麵,這朝廷上一般的人誰敢動呢,而敢動的人又不能去動了,比如皇上,比如顧燁,比如一品大臣,這去動了,那就是把自己個搭進去了。
人家明王夫婦在這裏施粥救濟,你去阻止,那你這樣的大臣,這樣的皇子,這樣的皇上還有什麼資格坐在這個位子上,這樣位子上的人最怕的就是失去民心。
所以,有了顧明淵的保駕護航,沈藝彤這粥棚是一路暢通無阻,當然,顧明淵也從這裏得到了好處。
他這無條件的支持沈藝彤,又還是在好事上,也不過多的說什麼,在這樣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人為他說話,說他多寵沈藝彤,正是因為把沈藝彤放在了心尖上,才不論如何都要娶她。
原本高高在上,手握重權的明王,一下子成為了癡心寵妻的人兒,而且,還有些霸道在其中,這樣的人設不管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是受眾的。
小小的施粥,把沈藝彤和顧明淵身上的汙水都給洗去了不少,打了朝廷的臉,得了名聲,還讓敵人沒有辦法,隻能幹看著。
不過,這才僅僅隻是開始而已。
施粥如火如荼的進行了七日後,第一批難民已經招了進來,遠比沈藝彤原本想象的多,足足有三百人,兩百年輕男子,五十來個婦女,四十來個少年少女。
人招來了,城西商鋪自然也開始著手清理了。
而這個時候,沈藝彤也沒有休息,而是在大雪紛飛的天氣裏乘車去了城南的玉泉小院。
這裏是楊員外回京之後購的別院,如今楊員外也是居住在此處。
寒冬淩冽的日子裏,楊員外是窩在暖房裏和自己的小妾悠閑的詩詞歌賦,正是情到濃時的時候,突然聽到沈藝彤到了府門前,頓時是嚇得渾身一激靈,忙不迭的爬起來,鞋都沒穿好的就一路往外跑。
氣喘鬱鬱的跑到門前的時候沈藝彤已經站在門外了。
楊員外感覺的急呼幾口氣,讓自己穩定下來,禮數十足的彎腰快步迎上前去,作揖笑道:“沈小姐光臨寒舍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啊,外麵風雪大,沈小姐快裏麵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