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濕羅仆地又開始為災民開壇講佛,由於災民太多,都要擠到前邊,秩序十分混亂。
濕羅仆地讓隨從用木棍繩子圍起了一個大圈子,每次讓一部分災民進入圈子裏聽課,然後再換另一部分災民進來聽課。
濕羅仆地在圈子的正中間豎起了“水恩寺”的木牌,粥場的富商鄉紳出錢出人修築了圍牆,蓋了房子,築起了講台,孫函到普山的寺院裏請出了一尊觀音菩薩。
最初的水恩寺就這樣建成了。
災民有了菩薩的保佑,都安心地投入到重建家園的事物中了。
水恩寺建立起來後,寺裏每天都有大量本地和外地慕名而來的災民前來拜佛,濕羅仆地雖然內力深厚,但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每日長時間地大聲講經說法,他的嗓子發炎說不出話了。
濕羅仆地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當地的人們,每日送藥的捐贈財物的人擠滿了水恩寺。
濕羅仆地白天組織人力把大量的金銀物資分發給了災民,晚上在幾個已經追隨他出家為僧的原來的幾個隨從的幫助下,書寫佛經。
二年以後,水恩寺已被一些富商土豪出資改建成了南方規模僅次於普山的廣法寺的大寺院。
水恩寺建有八個大殿、十二堂、十樓、三軒二閣,寺前有放生池,孫函出資在寺建了可容納千人的辯經堂,皇帝周天送來了一尊釋迦牟尼等身鎏金銅鑄佛像。
水恩寺的建築全是旭瑞王朝的風格,但住持濕羅仆地領導的全寺一百多僧人的修行生活,卻完全有別於旭瑞王朝一般寺院。
濕羅仆地沒有穿住持僧的絲綢袈裟,全寺僧人也不按職位穿衣,清一色的都是百衲衣。
一般寺院的香火錢多用於維持僧人修行生活上,水恩寺獲得布施的香火錢數目巨大,但這些錢水恩寺不會使用,它都布施給了遭受意外災禍的村鎮,急需救濟的貧苦人家。
一般寺院都接受了官府分給的大量田地,收入頗豐,濕羅仆地沒接受兩江王分給的大片田地,每日帶僧人開荒種地。
一般寺院的生活包括早課、早粥、跑香,坐禪、跑香、午飯、坐禪、飲茶、晚課,僧人清晨四點起來,一天的生活緊張而繁忙,此外僧人還要參加運水、種地的勞動。
濕羅仆地每日早課後,就帶全寺僧人一起外出化緣,不論貧富近,大家分散開,挨家挨戶地化緣。
有僧人問濕羅仆地:寺裏有錢吃飯,何必化緣?像其他眾多寺院一樣,用化緣的時間學習佛法,教化世人不是有更大功德嗎?
濕羅仆地答:我們不辭辛苦不計貧富的把佛的福音帶給每個施主,是為他們提供布施的機會,施主每次量力而行的施舍,都是在修習佛法,身外之物的放棄意味著向佛的靠近,我們做的是有功德佛法行為。
一般寺院在齋堂、大殿吃飯時,僧人按職位高低依次坐在桌後,每人有固定位置,住持獨自坐在低佛像後。
化緣回來吃飯時,住持濕羅仆地和眾僧人不分職位地坐在一起。
短短幾年時間,水恩寺在住持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民間的影響力已經與久負盛名的皇家寺院普山廣法寺相當了。
住持僧濕羅仆地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民間的佛教徒與百姓都叫他仆地菩薩。
對這一切不感到意外的隻有一人,那就是把濕羅仆地請來的皇宮總管張合。
張合在羅旦婆王朝見到四個高僧大德時,就看出阿目甘和濕羅仆地是成佛之人,迦耶和勒莫什佛法極高,卻差了一個境界。
張合來過一次水恩寺,他認定濕羅仆地是旭瑞王朝中最可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