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聽了,無奈地搖了搖頭。就這樣,時光流逝,他蹉跎了大好的少年時光,仍舊一事無成。
在他二十七歲這一年,有一天天氣晴朗,微風輕舞,他的心情也特別好,於是隨手翻看起了一本前人的書。書裏講了一個年輕人如何珍惜時間,刻苦讀書,最終功成名就的故事。蘇洵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了自己:“唉,我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兄弟都很有名氣了,可是我自己還一事無成,妻子總是為我發愁。難道我這一生就要這樣默默無聞嗎?”
他受到觸動,從那以後,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像換了個人一樣,不再沉迷於玩樂,而是從讀書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樂趣。
蘇洵在二十九歲時再度赴京考進士,盡管他為人聰慧,但因其所學與科舉考試要求的學問不合,結果還是名落孫山。三十七歲時,他再度赴試,依然榜上無名。
常人受到這樣的刺激,通常都會放棄讀書。但是蘇洵卻由此領悟到,人不應該為了考試而讀書,他決定不再走科舉之路,開始為自己而讀書。蘇洵毅然燒掉過去為考試而做的幾百篇文章,重新閱讀古書,忽然發現,不為考試而讀書,反而真正嚐到了讀書的樂趣。
小知識:三蘇
蘇洵最終成為了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也成了大文豪。他們父子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名家,被後人稱作“三蘇”。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
祖瑩偷讀
北魏時期,有個名叫祖瑩的孩子,他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八歲的時候,就可以很熟練地背誦《詩經》和《尚書》了,當時大家都稱他為“小神童”。他從早到晚捧著書看,有時候連覺也不睡,飯也不吃。父母看了非常心疼,怕這孩子把身體累垮了,就勸他多注意休息。祖瑩嘴裏答應得很爽快,但一讀起書來就把休息忘得一幹二淨。父母多次勸說都沒有效果,就偷偷地把家裏的燈火藏了起來,以為這樣他就可以按時睡覺了。
一天傍晚,祖瑩又去拿燈點火,找了半天卻一無所獲。
祖瑩撓頭一想,就知道肯定是父母怕他不睡覺,把燈火藏起來了。
為了能夠繼續讀書,祖瑩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在尚未熄滅的爐火中悄悄放上幾塊木炭。等家人都睡著以後,祖瑩躡手躡腳地下床,來到火爐前,撥開爐灰,把仍在燃燒的木炭弄到火盆裏,用它當火種,再放點幹樹葉,一會兒火就燃了起來。為了不讓父母看見火光,祖瑩用被子、衣服把窗子遮住,不讓亮光透出去。
就這樣,祖瑩借著木炭火發出來的光一直堅持看書到半夜。以後,他也常常用這種方法來讀書。
祖瑩學習勤奮刻苦,又寫得一手好文章,老師們都非常喜歡他,認為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
有一次,老師準備講解《尚書》,提前一天告訴祖瑩,想讓他試講一下。第二天,同學們陸陸續續都到齊了,獨獨缺了祖瑩。老師一看祖瑩沒來,就讓一個同學去找。
那個同學來到宿舍,看祖瑩睡得正香呢。原來他昨晚又是看書看到半夜才睡覺。
祖瑩被叫醒後,迷迷糊糊地抓起床頭上的一本書就往學堂跑。到了教室,祖瑩把書拿出來一看,不禁傻了眼。
原來他走得太匆忙,錯拿了鄰床好友的一本《曲禮》。他原想回去換,但知道老師為人嚴厲,就沒敢開口。
於是祖瑩隻得眼睛看著《曲禮》,嘴裏講著《尚書》,並不慌不忙地背誦了其中的三篇,一個字都沒漏。老師和同學們發現真相之後,大吃一驚,非常佩服祖瑩。
後來,皇帝聽說了這件事,就把祖瑩召了去,讓他背誦五經並當場講解。祖瑩侃侃而談,見解精辟。皇帝聽了,頻頻點頭,對祖瑩非常讚賞。
李泌賦棋
唐朝時,有個孩子名叫李泌,他十分聰明,而且很喜歡看書。李泌七歲的時候,就可以寫詩作賦,而且擅長下棋。
有一次,唐玄宗突發奇想,請了文武百官和天下的賢士們一起吃飯,共同探討一些關於文化和政治方麵的問題。
李泌有個表哥,當時隻有九歲,也穿了儒生的衣服混在人群中。
席間,大家開始討論了。這個九歲的孩子反應十分敏銳,思維嚴密,辯論精微。大家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孩子,都驚呼神童。
唐玄宗在上麵看到了,就把他召到麵前問:“你幾歲?”
李泌的表哥回答說:“九歲。”
唐玄宗驚訝地說:“你太聰明了,才九歲就有如此見解,真是神童啊!”
表哥回答說:“我在家不算什麼,我還有個表弟叫李泌,才七歲,比我強多了。”
唐玄宗一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於是,他下令把李泌帶到宮中。
過了幾天,李泌來到宮中,正好碰到唐玄宗和宰相在下棋。唐玄宗見李泌明眸皓齒,當時就很喜歡,於是親切地對李泌說:“我和宰相在下棋,你就吟一首詩吧,但是一定要跟下棋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