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古典小說(1 / 3)

中國古代小說的源頭可以推至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和先秦、兩漢的史傳作品,但真正的小說創作則開始於魏晉。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誌怪”、“誌人”小說,對後代的筆記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出現了傳奇小說。唐代傳奇在情節結構、人物描寫等方麵已達到很高的成就。到了宋代,隨著“說話”的興盛與話本的產生,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白話話本小說,實現了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白話小說成為我國小說的主流。明清兩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長篇章回小說。明清中國古典小說中四大名著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達到了高峰,從而確立了小說的曆史地位。

一、遠古神話傳說

在原始時代,除了原始的歌謠之外,還存在著一些流傳在遠古人類口頭上的關於天神、怪異的故事,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這些就是“原始神話”或“古代神話”。此外,原始時代還有一些以一定曆史事實和曆史人物為基礎,通過幻想進行加工、充實,具有曆史和文學雙重性質的口頭傳說故事,如“大禹治水”等。神話與傳說雖然有區別,但是二者又常常融為一體,因此後世習慣於把傳說也歸入神話,或者將二者並稱為神話傳說。隨著曆史的不斷發展,這些口頭創作的作品,由於缺乏文字的記載,所以大多散佚了,現存的零星片斷主要保留在《山海經》、《淮南子》、《列子》、《楚辭·天問》、《莊子》等古籍中。古籍裏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後羿射日”、“大禹治水”、“誇父逐日”等神話故事。在這些神話中,有反映原始人類的生活與鬥爭的,有關於原始社會部落間戰爭的,也有原始人對天體和人類起源的探索。古代神話的產生對後世的文學影響巨大。神話中的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堅強意誌,哺育了曆代的進步作家。神話中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神奇奔放的幻想和誇張的描繪,開掘了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國的古典小說就是從這些神話傳說發展而來,並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雜史、人物軼事和寓言散文等藝術經驗,並逐漸走向成熟的。直到現代,古代神話對文學創作依然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二、魏晉六朝小說

我國的小說雖起源於古代神話傳說,但是由於神話傳說的不發達,小說的形成和發展也較為遲緩。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裏,“小說”一詞是指瑣碎的無價值的言談,並不是一種文學形式。直到東漢班固作《漢書·藝文誌》,才開始把小說列為一種著作類型。因此,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相對詩歌與散文而言是遲緩的。直到魏晉時期,由於國家的分裂戰亂,社會動蕩,時人思想突破了儒家傳統倫理的桎梏,加之玄學之風的興起、道佛二教的滲透,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以神鬼靈異之談和人物軼事為主要內容的著作。因此,魏晉時期成為中國小說的真正開端。該時期的小說可以分為誌怪小說與誌人小說兩種類型。

(一)誌怪小說

誌怪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是出現於我國漢魏六朝時期以談論鬼神怪異為主要內容的一種小說。它的產生與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宗教迷信盛行有關。現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誌怪小說共有三十餘種,有題為班固所作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以及郭憲的《洞冥記》等。幹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誌怪小說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搜神記》中的不少故事情節比較完整,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在虛幻的形態中反映了人們的現實關係和思想感情,如《李寄斬蛇》、《東海孝婦》、《董永》等。南朝宗室劉義慶的《幽明錄》也是誌怪小說中的優秀作品。在書中,劉義慶記述了晉、宋時代普通人的奇聞異跡,有著濃厚的時代特色和生活氣氛。在其作品《劉晨阮肇》中,他用劉、阮二人遇仙不歸的故事,寄托了戰亂年代的人民對安定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誌怪小說還表現了不怕鬼神、敢鬥妖怪的精神,如《列異傳》中“宋定伯賣鬼”的故事即此。

魏晉時代的誌怪小說不但記錄和保存了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和曆史傳說,而且記述了神仙方術、鬼怪巫妖、殊方異物、佛教靈異等非現實的故事,同時也記載了一些野史軼聞和民間傳說,充滿著新奇鬼怪的浪漫主義色彩。誌怪小說為唐代傳奇提供了借鑒,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二)誌人小說

“誌人”與“誌怪”相對應,是專記人物言行的一種雜錄體小說,亦稱“軼事小說”、“清談小說”。誌人小說短小精悍,形式簡單。從內容上可以將誌人小說分為兩類:一是專記富有諷刺意味的詼諧言行,如漢末邯鄲淳的《笑林》、隋侯白的《啟顏錄》;一是專記社會名人的傳聞軼事,如晉裴啟的《語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中,《世說新語》是現存唯一保存完整、集魏晉時期誌人小說之大成的作品。

《世說新語》原名《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該書按類別分排,共三十六篇,每篇又包含相類的若幹故事。雖然該書帶有編輯的性質,但也有依據傳聞撰寫的內容。《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了從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從時人的氣度、儀態、談吐以及性格差異中反映了士族階層多方麵的生活麵貌和他們的思想情趣。書中存在著不少宣揚當時放蕩生活與清談風氣的因素,並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魏晉時期統治者的凶狠殘忍與貴族豪門的驕奢淫逸。《汰奢篇》對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描寫尤為典型。在《賢媛》篇中,作者描寫了那個時代的上層婦女,表現了該時代婦女與後代婦女完全不同的精神麵貌和個性情趣。此外,《世說新語》還創造了如“鶴立雞群”、“口似懸河”、“一往情深”等新詞彙,對豐富我國的語言寶庫作出了貢獻。《世說新語》是後世筆記小說和小品文的先驅,後世的筆記小說記人物言行,往往模仿其筆調。

三、唐代傳奇與宋元話本

唐代是我國小說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唐人在魏晉誌怪、誌人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曆史傳記、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了新的小說文體——“傳奇小說”。唐代傳奇的形成不但標誌著中國小說從此進入了成熟階段,而且還對後世的小說、戲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宋元時期的小說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話本”。話本的內容是以描寫當時城市的現實生活為題材,著眼於下層人民的實際生活,內容更趨向於現實。宋元話本主要有“小說”和“講史”兩種類別。在宋代,以“小說”的影響最大,而“講史”則是中國長篇小說的開端。

(一)唐代傳奇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輝煌燦爛的時代。在該時期,我國的封建社會出現了長期安定的局麵,加之經濟繁榮與社會風氣開放,唐人對文學和藝術創作充滿了激情。唐代的知識分子開始有意識的從事小說創作。這種作家自覺的藝術創造使唐代傳奇脫離了古代小說稚拙的狀態,形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並產生了小說的新文體——“傳奇”。

唐代傳奇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初唐、盛唐是傳奇的產生期,代表作有《遊仙窟》、《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三篇。其中《古鏡記》可以視為傳奇作品的先聲。在這些作品中,其內容從神怪轉向了人間,人物心理刻畫細膩,人物性格鮮明。中唐是傳奇的繁榮期,其作品在藝術上已經較為成熟,而且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如《李娃傳》等。晚唐是傳奇的衰落期,其作品逐漸遠離社會現實,具有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和宿命論,如皇甫枚《三水小牘》、牛僧儒《玄怪錄》等。

與前代相比,唐傳奇在藝術創作上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結構完整、情節曲折的藝術形式。在內容和題材上,唐代傳奇顯得相當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題材的,著名的有《霍小玉傳》、《李娃傳》、《柳毅傳》、《鶯鶯傳》等,有否定功名利祿,反映官場黑暗的,如《枕中記》和《南柯太守傳》,還有揭露統治者荒淫昏庸的,如《長恨歌傳》與《高力士外傳》等,以及表現豪俠精神的《虯髯客傳》與《無雙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