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它不但繼承了古代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的創作傳統,以及六朝誌怪小說的創作經驗,而且還突破了史傳文學紀實的影響和束縛,擺脫了誌怪小說的創作牢籠。比之魏晉誌怪小說,唐代傳奇使小說從筆記體發展到故事體,記敘的內容從鬼怪奇事發展到了人世間的奇事,貼切於唐代的社會生活,富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唐傳奇是中國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先聲。
(二)宋元話本
宋元時期是中國小說史上的重要時代。這一時期,我國的城市規模以及商品經濟都有較大發展,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周密《武林舊事》以及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都可以看到北宋汴京(開封)和南宋臨安的繁榮麵貌。城市的繁榮、商品經濟的發展,為市民的享樂生活提供了有利環境,使得宋元時期的市民階層在精神上注重娛樂。在市場的刺激下,北宋民間產生了專門以“說話”為生的群體。說書人創作出了大量迎合市民需求趣味的通俗作品。這些市井文學作品成為了白話小說的先聲。而與說話藝術有直接關係的白話小說“話本”也逐漸興盛繁榮起來。
宋元話本中最受民眾歡迎的有“小說”與“講史”兩類,是為現存的話本類別。“小說”題材包括了公案、傳奇、靈怪等,現存四五十篇。小說話本大部分描寫城市各階層,其中寫得最好的是婚姻愛情和訟獄公案兩類。宋元話本中的愛情悲劇不同於唐代傳奇中以士大夫倫理觀為主軸的、在社會壓力下男方的背信棄義,而是較多的從市井小民的角度表現了在社會統治力量直接幹預下的男女愛情悲劇,代表作是《碾玉觀音》。宋元訟獄公案小說代表作有《錯斬崔寧》、《簡帖和尚》等。它們比較突出地反映了宋元吏治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講史”是演義曆史的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的開端,篇幅較長,在文字描寫上大都為淺近的文言與不成熟的白話夾雜合用,在內容與結構上都為後代的長篇小說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現存的講史有《大宋宣和遺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三國誌平話》等。
四、明清小說
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促使了明代市民階層對通俗藝術需求的增長。在此刺激下,明代的小說戲劇發展昌盛,中國的古典小說也在明代趨向成熟。明代既是章回小說的形成時期,也是章回小說創作的繁榮時期。明代在我國的小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代章回小說是明代章回小說的繼續發展。清代中葉出現的《紅樓夢》和《儒林外史》是中國章回小說成熟的標誌。
(一)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向兩個不同方向發展:一方麵,文言傳奇小說進一步衰落;另一方麵,白話小說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繁榮。明代小說的題材相當豐富,有曆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人情小說等。明代小說的體裁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在短篇小說方麵,以“三言二拍”為代表,標誌著中國短篇小說的成熟。明代長篇小說有《三國誌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這些長篇小說的體裁全部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章回體”,因此又將其稱為“章回小說”。
1.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生活於1330至1400年之間,經曆了元末的社會動蕩,曾參加過農民起義軍。在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之前,三國時期的曆史故事在民間流傳已經很廣泛。南北朝裴鬆之《三國誌注》、唐代劉知己《史通》中都提到過三國故事。宋元時期,宋代“說話”、元雜劇中也都有三國故事的影蹤。羅貫中在此基礎上,依據《三國誌》及裴鬆之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元末明初時期寫成了這部著名的長篇曆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誌通俗演義》。它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也是古代曆史演義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現存最早的《三國演義》是刊刻於明嘉靖壬午(1522)的二十四卷本。《三國演義》創作完成後,在流通過程中還被後人不斷的修改。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的文字、目錄和情節上都做了修改,使小說的結構更加完整緊湊,文字更為暢達。《三國演義》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種各樣的矛盾,廣泛地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生活,著重揭示了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尖銳的對立和激烈的鬥爭。同時,《三國演義》也是一部以戰爭為主要題材的長篇曆史小說。小說從東漢末年靈帝時期危機四伏的社會矛盾引發黃巾軍大起義寫起,終於西晉統一天下,共九十七年的曆史。作者集中描寫了三國時代各封建集團之間軍事、政治以及外交的種種鬥爭。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三國時期的曆史和古代戰爭的規律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三國演義》是作者采取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正史記載和民間傳說為基礎,對人物在當時當地的言行進行擴展,並有意剔除了過於離奇的成分。同時,作者又在這些傳說上加以想象發揮,使得人物性格更加完整充實。這樣的創作方式,使《三國演義》成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偉大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戰爭的描寫上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三國演義》總共寫了四百多個人物,其中如“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仁慈寬厚,動輒流淚”的劉備,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俠肝義膽、大義凜然”的關羽,以及“驍勇善戰、粗魯豪放”的張飛等等,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強有力的藝術感染力。此外,在戰爭描寫上,《三國演義》共寫了大小戰役四十多次。這些戰爭被作者描繪得生動具體、驚心動魄。戰爭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以弱勝強的、有先勝後敗的,也有轉敗為勝的,有火攻,有水淹,有強攻,也有智取,變化無窮,毫不雷同。在這些戰役的描寫中,著名的有官渡之戰、彝陵之戰等。此外,在戰爭中,雙方戰略計劃的部署,以及謀略的運用,如諸葛亮草船借箭,陸遜火燒連營,無不寫得精彩紛呈。雖然《三國演義》取得了多方麵的成就,但是它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人物性格缺少發展變化,書中宣揚的因果報應、鬼神思想以及充斥作品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等,都影響了作品的整體效果。但是,《三國演義》在曆史小說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但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篇之作,而且也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曆史小說。直到今天,《三國演義》仍然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受到人民的喜愛。
2.蘭陵笑笑生與《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詞話》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真名已不可考,因作品中多為山東方言,故推測作者應該是山東人。由於小說中存在大量的淫穢描寫,因此長期以來對這部小說的爭議頗大。在中國小說史上,《金瓶梅詞話》卻有多方麵的開創意義,在藝術上也有它獨特的創造。因此,對它的優缺點應區別對待。《金瓶梅詞話》的書名取自小說中的三個主要女性(潘金蓮、李瓶兒、春梅)。它的題材由《水滸傳》“武鬆殺嫂”演化而來。本小說以潘金蓮未被殺死,嫁給西門慶而轉入主體,描寫了西門慶家庭內的一係列事件。雖然《金瓶梅詞話》是以北宋末年作為故事背景,但是它卻展示了晚明時期的時代特征。《金瓶梅詞話》以西門慶這個暴發戶式的富商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這個家庭的廣泛社會聯係來反映社會的各個方麵。它揭示了商人依賴金錢的巨大力量和與官府勾結,權錢交易,反映了當時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的黑暗。同時,作品還大量描寫了金錢對人性的扭曲,以及人性的普遍弱點和醜惡。
《金瓶梅詞話》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多方麵的開創意義。它標誌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在取材上,《金瓶梅詞話》突破了以往的英雄好漢、神話人物,而是以平凡的商人生活為題材,表現了對人的真實平常生活狀態的關注和考察,從而成為我國古代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小說。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金瓶梅詞話》在大量的生活瑣事描寫中,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它將人物性格的變化與人物的生存環境、生活經曆相聯係。它所塑造的潘金蓮,性格上的殘忍與邪惡並非與生俱來,而是與她被轉賣、被侮辱以及被壓迫緊密相關。此外,在小說的描寫中,作者非常善於摹寫人物的口吻、語氣,以及人物的神態、動作,從中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與個性。《金瓶梅詞話》的重要性還在於它把注重傳奇的中國古典小說引入到注重寫實的新境界。《金瓶梅詞話》對清代小說《儒林外史》和《紅樓夢》都產生了影響。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就是以一個家庭去反映封建的社會生活,在細節描寫和人物細膩性格的刻畫上都受到了《金瓶梅詞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