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社也。亳,亡國也。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說者以為立亳社於廟鬥之外,以為屏蔽,使人君視之而致戒也。《左傳》稱“間於兩社”,事當為然。《郊特牲》亦雲,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故災其屋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無傳。同盟於皋鼬。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無傳。亂故,是以緩。  葬滕頃公。無傳。  【傳】四年,春,蔡昭侯將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承音懲,蓋楚言。懲,直升反。)  [疏]注“承音懲蓋楚言”。正義曰:懲創往年之遷,恐其更複遷徙。承、懲音相近,蓋是楚人之言,聲轉而字異耳。  公孫翩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翩,蔡大夫。翩音篇。射,食亦反,下同。  [疏]“入於家人而卒”。正義曰:言“將如吳”,巳適吳矣,翩在路逐而殺之,遂入於凡人之家。言此者,說其非理之意。  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翩以矢自守其門。文之鍇後至,鍇,蔡大夫。鍇音楷,又音皆,又客駭反。曰:“如牆而進,多而殺二人。”並行如牆俱進。並,步頂反。鍇執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鍇遂殺之。故逐公孫辰而殺公孫姓、公孫盱。盱,即霍也。中,丁仲反。肘,竹九反。盱,況於反。  夏,楚人既克夷虎,夷虎,蠻夷叛楚者。乃謀北方。左司馬眅、申公壽餘、葉公諸梁致蔡於負函,三子,楚大夫也。此蔡之故地人民,楚因以為邑。致之者,會其眾也。眅,普版反,《字林》匹奸反。葉,始涉反。函音鹹。致方城之外於繒關。負函、繒關皆楚也。繒,才陵反。曰:“吳將溯江入郢,逆流曰溯。溯音素。郢,以井反,又以政反。將奔命焉。”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偽辭當備吳,夜結期,明日便襲梁、霍,使不知之。梁,河南梁縣西南故城也。南梁有霍陽山,皆蠻子之邑也。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浮餘,楚大夫。單音善。潰,戶內反。蠻子赤奔晉陰地。陰地,河南山北自上雒以東至陸渾。渾,戶門反。司馬起豐、析與狄戎,楚司馬眅也。析縣屬南鄉郡,析南有豐鄉,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狄。析,星曆反,注同。以臨上雒。左師軍於菟和,菟和山在上雒東也。菟音徒。右師軍於倉野,蒼野在上雒縣。使謂陰地之命大夫士蔑命大夫,別縣監尹。監,古銜反。  [疏]注“命大”至“監尹”。正義曰:陰地者,河南山北東西橫長其間非一邑也。若是典邑大夫,則當以邑冠之,乃言“陰地之命大夫”,則是特命大夫,使總監陰地,故以為別縣監尹也。以其去國遙遠,別為置監。楚官稱尹,故以尹言之。  曰:“晉、楚有盟,好惡同之。若將不廢,寡君之原也。不然,將通於少習以聽命。”少習,商縣武關也。將大開武關道以伐晉。少,詩照反,又如字。士蔑請諸趙孟,趙孟曰:“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未寧,時有範、中行之難。難,乃旦反。士蔑乃致九州之戎,九州戎在晉陰地陸渾者。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少許蠻子。且將為之卜。卜城。為,於偽反,下注同。蠻子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師於三戶。今丹水縣北三戶亭。畀,必利反,與也。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楚複詐為蠻子作邑,立其宗主。複,扶又反。而盡俘以歸。  秋,七月,齊陳乞、弦施、衛甯跪救範氏。陳乞,僖子。弦施,弦多。跪,其委反。庚午,圍五鹿。五鹿,晉邑。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臨,晉邑。降,戶江反。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墮臨。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陰人、於、壺口。八邑,晉也。欒在趙國平棘縣西北。鄗即高邑縣也。路縣東有壺口關。墮,許規反。邢音刑。任音壬。欒,力官反。鄗,呼洛反;郭璞《三蒼解詁》音臛;《字林》,火沃反;韋昭,呼告反;闞駰雲,讀磽確,同。駰音止。盂音於。  [疏]“遂墮臨”。正義曰:稷初奔臨,欲據臨距國。今弦施逆稷,故納之他邑。以臨險固,故毀之。  會鮮虞,納荀寅於柏人。晉邑也。今趙國柏人縣也。弦施與鮮虞會也。  【經】五年,春,城毗。(無傳。備晉也。毗,頻夷反。)  夏,齊侯伐宋。無傳。  晉趙鞅帥師伐衛。  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再同盟也。杵,昌呂反。臼,求又反。  [疏]注“再同盟”。正義曰:襄二十五年,崔杼弑莊公而立杵臼,昭二十八年,盟於鄟陵,定四年於皋鼬,是再同盟也。昭三十二年,大夫盟於狄泉,未告公而公薨,故不數也。  冬,叔還如齊。  閏月,葬齊景公。無傳。  【傳】五年,春,晉圍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齊。初,範氏之臣王生惡張柳朔,言諸昭子,使為柏人。(為柏人宰也。昭子,範吉射也。惡,烏路反,下同。柳,良久反。)昭子曰:“夫非而讎乎?”對曰:“私讎不及公,(公家之事也。夫音扶。)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臣敢違之?”及範氏出,(出柏人奔齊。好,呼報反。去,起呂反。)張柳朔謂其子:“爾從主,勉之!我將止死,主生授我矣,(授我死節。)吾不可以僣之。”遂死於柏人。(為吉射距晉戰死。僣,子念反,後同。為,於偽反。)  夏,趙鞅伐衛,範氏之故也,遂圍中牟。衛助範氏故也。  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燕姬,景公夫人。不成,未冠也。燕,於賢反。冠,古喚反。諸子鬻姒之子荼嬖,諸子,庶公子也。鬻姒,景公妾。荼,安孺子。鬻音育。姒音似。荼音舒,又音徒,又丈加反。嬖,必計反。諸大夫恐其為大子也,言於公曰:“君之齒長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間於憂虞,則有疾疢,亦姑謀樂,何憂於無君?”景公意欲立荼而未發,故以此言塞大夫請。長,丁丈反。閒音閑,又音閒廁之間,又如字。疢,敕覲反,本或作疹,乃結反。樂音洛。  [疏]“間於”至“無君”。正義曰:公謂群臣雲,若間暇於憂虞,謂國無憂虞事得間暇,則恐有疾疢,不得飲樂。今既無憂虞,又無疾疢,亦且謀樂,何憂乎無君?  公疾,使國惠子、高昭子立荼,惠子,國夏。昭子,高張。寘群公子於萊。萊,齊東鄙邑。寘,之豉反。群,或作諸。萊音來。秋,齊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奔衛,公子鉏、公子陽生來奔。皆景公子在萊者。黔,巨廉反,又音琴。鉏,仕居反。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師,眾也。黨,所也。之,往也。稱諡,蓋葬後而為此歌,哀群公子失所。與音預,下同。埋,亡皆反。  [疏]注“師眾”至“失所”。正義曰師,眾;之,往,《釋詁》文也。《周禮》,五百家為黨,言其共居一所,故以黨為名。是黨為所也。經書“閏月,葬齊景公”,《長曆》閏十一月,禮,葬乃有諡,此歌稱諡,明是葬後。傳言“冬十月”者,記公子出奔之月。其萊人之歌,在公子出奔之後。杜以文承十月之下,故雲“蓋”耳。《公羊》以為“喪以閏數”,謂通數閏月。《穀梁》雲“不正其閏也”,謂喪事不數。左氏無傳,未知所從。  鄭駟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陳卿之車服於其庭。鄭人惡而殺之。子思曰:“《詩》曰:‘不解於位,民之攸塈。’子思,子產子國參也。《詩-大雅》。攸,所也。塈,息也。侈,昌氏反,又尺氏反。惡,烏路反。解,佳賣反。塈音許器反。  [疏]“詩曰”至“攸塈”。正義曰:《詩-大雅-嘉樂》之篇也。言在上者不解惰於其位,民之所以得安息。駟秦棄位僣上,是惰於位也。  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鮮矣。《商頌》曰:‘不僣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僣,差也。濫,溢也。皇,暇也。言駟秦違《詩》、《商頌》,故受禍。鮮,息淺反。濫,力暫反。溢音逸。  [疏]“商頌”至“多福”。正義曰:《商頌-殷武》之篇。歌成湯之德,不僣差,不濫溢,不敢怠惰而自暇,以此之故,上天命以多福也。《詩》於“怠皇”之下,更雲:“命於下國,封建厥福。”傳言“命以多福”,不複具引《詩》文,取其意而言之也。杜雲:“違《詩》、《商頌》”,上言《詩》,下言《頌》,以駟秦於此二詩皆違,故言違《詩》與《商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