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eagate Latop Thin SSHD(1 / 1)

Seagate Latop Thin SSHD

新品初評

作者:張越

由於結構所限,機械硬盤(HD)在尋道時間、數據傳輸速率方麵是無法與SSD(固態硬盤)相比的。自從SSD開始正式進入市場,在中高端筆記本電腦上SSD已經成了標準配置。任何一個使用過SSD硬盤的用戶,在體驗過係統、軟件迅捷的啟動速度之後,都很難再轉回到機械硬盤平台。

不過以目前的閃存價格來看,SSD的主流容量也就在128GB左右。如果容量進一步提升,那麼用戶所需要花費的資金就過高了。對於筆記本電腦用戶,128GB容量的確不是什麼海量,在安裝完係統和必要的軟件後,留給數據存儲的空間非常有限。我的Macbook Pro上安裝了兩塊128GB SSD,在使用了1年後,兩塊硬盤加起來的空餘容量隻有50GB左右。如果你不滿於機械硬盤的速度,而SSD的容量又無法滿足數據存儲需求,那麼希捷最新推出的固態混合盤(SSHD)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收到的測試樣品是Latop Thin SSHD 500GB。這是一款麵向筆記本用戶的固態混合盤,其厚度隻有7毫米並采用了單碟500GB盤片。SSHD 500GB基於Momentus Thin 500GB製造,其轉速為5400RPM並采用了SATA 6Gbps接口,其緩存容量為64MB DDR2。

從硬盤的外觀看,SSHD 500GB跟普通的機械硬盤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在其PCB後部卻集成了8GB MLC和主控芯片。SSHD 500GB已經是第三代固態混合硬盤。相比上一代產品,SSHD 500GB在緩存容量上得到了提升,這種硬件規格上的提升有利於磁盤整體性能的改善。

在SSHD 500GB上,希捷采用了Adaptive Memory和FAST Factor閃存管理兩大核心技術。Adaptive Memory是一種自學習算法,該技術可以讓用戶係統中最常用的應用程序和文件提供類似於SSD的響應速度。Adaptive Memory選擇性的拷貝被最頻繁讀取的數據,以及那些被檢索起來費時的數據,讓閃存和機械硬盤之間的數據通信更加智能。

FAST Factor閃存管理技術則是通過主控芯片將硬件、固件、閃存實現無縫集成,同時能夠在各種配置下,通過任意操作係統和驅動程序維護係統中的數據,以實現快速的應用程序加載。

在SSHD 500GB工作時,板載的閃存起到記憶閃存的作用,通過將頻繁使用的數據預存到SSD來提升係統的磁盤性能。對於初次運行的程序,SSHD 500GB的表現跟普通機械硬盤不會有太大差別。但是由於其SSD閃存的數據是具備學習、記憶功能,它所存儲的數據會根據用戶的磁盤操作逐步改進。對於一些日常經常要運行的程序,SSHD 500GB再完成數據緩存後,就會給程序的運行速度帶來很大的改善。

相比之下,機械硬盤受製於其機械結構,在尋道時間上已經無法做出本質性的改變。但是在SSD閃存的幫助下,SSHD 500GB在調用緩存過的數據時,其尋道時間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使用HD Tune對希捷LaptoP Thin SSHD 500GB進行了性能測試。從測試結果來看,這款硬盤的平均數據傳輸速率為89.8MBps,尋道時間為17.6毫秒。如果重複測試過程,那麼第二次測試中數據傳輸速率當然是不會有改變,但是尋到時間會降低到5.7毫秒,在第三次測試中則降到了0.3毫秒。這說明SSHD 500GB隨著用戶對同一數據進行多次操作,可以很好的通過SSD閃存來完成必要數據的緩存過程,最終實現對係統操作的優化數據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