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當時的體會是,慈悲心一旦生出來之後,我之前的那些喜、怒、憂、思、悲、恐、驚,那些過激的情緒全部煙消雲散。
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什麼能克製我們的“七情”?就是慈悲心。慈悲心生出來以後,我們所有不好的情緒全部會消失。
養生的最高境界:仁者壽
我們現在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很幸福,當我們的慈悲心生出來之後,你會發現影響我們情緒的“七情”全部退位,而我認為我們身體的70%~80%的疾病都是因為這些情緒過激導致的。
慈悲心生出來之後,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養生的最高境界:孔子說的“仁者壽”,仁慈的人才能長壽。吃龍眼肉、吃枸杞子,那些都是小術,會讓你身體暫時健康,但是整天情緒不好,七情六欲不斷焚燒的話,是不會健康的。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很少有人講這部分內容了,反而倒是外國人把這個撿去了。
我告訴大家,在過去的十年裏麵,國外發表了500篇左右的論文,去論述慈悲、慈善和健康的關係。比如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過一個研究,調查了2000個55歲左右的人,發現在兩家以上慈善機構做義工的人,在這個年齡段的死亡率比不參加慈善做義工的人要低44%。國外最長的研究,上世紀20年代開始做,從一個人還是中學生時開始做,一直到老年,發現小時候就願意幫助別人的人,長大了身體健康程度比別人好得多。這個是國外人用數據說話的。說明什麼?說明“仁者壽”,隻有仁慈的人才真正健康。
正心、收心、養心
什麼是正心?找一個端正的、對人們有益的生活方向。
什麼是收心?放棄旁枝末節的東西,尤其是放棄負麵情緒。很多人在一個負麵情緒當中會糾結很久,我們放棄它,讓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它。
什麼是養心?養心最關鍵,就是學習國學的經典的東西。學習《論語》,學習國學的東西,這裏麵有大智慧,會讓大家找到生活樂觀的動力,然後大家會知道我該怎麼做,怎麼有益於別人。這樣慢慢做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能量都會回饋到你這裏來,會讓你身體特別健康。
養生的最高境界其實是“仁者壽”,所以吃不吃龍眼肉沒有關係,吃不吃枸杞子沒有關係,隻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有一個慈悲的心態去多做善事,多做慈悲的事,生活一定會幸福的,大家的身體一定會健康的,因為有那麼多的數據表明,慈悲和健康是直接相關的。
(據羅大倫在第十三屆康橋論壇演講內容記錄並整理,略有刪節,未完待續,詳情見《康橋論壇》期刊。)